首页
疾病病因
疾病症状
疾病检查
疾病诊断
疾病治疗
疾病预防
疾病保健

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进入高发期重视

随着天气转热,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等儿童感染性疾病也进入高发期。往年的手足口病疫情,让很多家长都心有余悸。

医院邵启民主任提醒:最近是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期,希望各位家长提高警惕,充分重视,注意预防。

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进入流行高峰

今年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已经逐渐进入高峰。厦门医院感染门诊接诊的患儿中,有90%以上都是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感染病区80%也是这两种疾病的孩子。

从全年的情况来看,4-6月为发病的高峰,而且是大高峰;7-8月发病人数开始直线下降;9-11月又会出现一个小高峰。这主要和手足口病病毒的特性有关,在湿热的环境中病毒更容易复制。5、6月的福建地区湿度大、温度高,8月份虽然热,但干燥、紫外线强,9、10月份气温下降,湿度又上来了,利于病毒复制,所以各位家长尤其要注意预防。

手足口病(知识普及)

1、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一般7日内可康复,但如果此前疱疹破溃,极容易传染,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主要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斑丘疹、丘疹、小疱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个别病例可无皮疹。传染源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传播方式主要是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如果能够早期发现诊断,是可以控制和治疗的。

2、感染手足口病该怎么办?

手足口病是病毒感染所致,属于自限性疾病,大约7天左右可以自愈。如早期出现持续发热(时间≥2天)、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抽搐、呕吐、烦躁、肢体抖动、走路不稳、急性肢体无力、气急等情况,要警惕重症的出现,医院就诊。在治疗过程中,发现孩子异常,应该及时复诊。注意隔离,以免传染给他人。

家庭护理:

1、多喂白开水。注意避免高热量、高蛋白食物(对退烧不利),清淡饮食(比如稀饭、面条等易消化的食物)。

2、清洁口腔一天两次。如果出现口腔溃疡,用口腔炎喷雾剂或者养阴生肌散涂抹患处。

3、食物不要太烫、太咸,避免对溃疡面的刺激。

4、尽量让孩子卧床休息,防止合并症。

3、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做好15字要诀的内容,就能有效预防手足口。

吃熟食:注意口腔卫生,进食前后可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漱口,不要让孩子吃生冷食物。此外,婴幼儿食用的餐具应充分清洗、消毒。

喝开水:不要让孩子喝生水。

勤洗手: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给宝宝勤洗手、勤剪指甲,减少接触病毒的机会,防止“病从口入”。家长除格外注意让孩子多洗手外,同时也要注意自身的卫生。如果家长感染了病毒,自身可能不发病,但会把病毒传播给孩子。

常通风: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家里要经常通风。

晒太阳:EV71病毒最怕紫外线,多晒太阳能有效消灭病毒。婴幼儿的尿布、孩子的衣被等也要及时清洗、晾晒。

疱疹性咽峡炎(知识普及)

1、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颊炎的发病原因是病毒感染,能引起这种病的病毒种类很多,比如柯萨奇A组病毒、B组病毒、埃可病毒等。主要是柯萨奇A2、4、6、8、10、22亚型,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播方式主要有粪—口传播和飞沫传播。每年5-7月,尤其是随着梅雨季节的到来,都是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期,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

2、感染疱疹性咽峡炎该怎么办?

疱疹性咽峡炎病程一般5-7天,没有特效药,家长也不用太担心,属于自愈性疾病,只需对症治疗,进食有营养且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保持大便通畅。小朋友得疱疹性咽峡炎后有并发细菌感染,可以使用一些抗生素药物。如果进食困难,并且高热不退,需要根据患者情况补充液体。

家长面对孩子出现类似症状,最重要的就是判定孩子只是疱疹性咽颊炎,还是会出现重症。如果不是重症,就加强观察,不要慌张,避免过度医疗,但如果孩子出现了一些严重的症状,就要尽快送诊就医,比如:高热抽搐,精神萎靡,四肢抖动,出现频繁呕吐、头痛、心跳加快等情况。孩子得过一次疱疹性咽峡炎,并不能对其终身免疫,很有可能会再得,而目前也还没有有效的疫苗和治疗药物,所以家长平时要注意给孩子做好预防工作。

3、如何预防疱疹性咽峡炎?

在疱疹性咽峡炎高发期,预防该病最重要的就是勤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病”从口入。同时注意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同时尽量少带孩子去超市、商场等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饮食上注意吃熟食,不要喝冷水。此外,幼儿园的晨检对于发现疱疹性咽峡炎非常重要,如果小朋友不幸感染,最好等完全治愈了再回幼儿园。









































浙江治疗白癜风疗效最好医院
白癜风复发怎么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qdnhi.com/jbzz/5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