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5岁,4月4日,咽痛,早上有咳痰,舌苔黄厚,舌右侧有一溃疡区域,右咽峡硬腭处有片状红色疱疹区,四天未大便。人很瘦,面色白,血色淡,整体看脾胃功能差。病因:中气不足,气血不畅引起中、下焦积滞,湿热熏蒸致咽红疱疹。治则:消积导滞清热利咽。推拿两天,6日来时,症状明显好转,只是睡觉前有几声咳嗽,其他时间都好。大便量多,质软,又推拿两天病情好转。
男,4岁,3月20日突然发烧38度,舌苔白略厚,咽扁红,上腭散在疱疹,咽痛,黄粘涕伴流一些清水鼻涕,二、三天未大便。诊为疱疹性咽峡炎,有外感表寒症伴胃热熏蒸致乳蛾红肿。给予疏风解表、清热、消炎利咽推拿,第二天继续给予清热利咽消炎推拿三次,第二天体温在37.1度,到了晚上体温正常。每天大便一次,不硬,咽峡疱疹逐渐消失,咽不痛,舌苔底稍白润,浮略黄,病情明显好转,又推三天巩固疗效。
那么疱疹性咽峡炎究竟是一种什么病呢?其实并没什么神秘的,完全可以说它就是一种“感冒”,只不过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感冒而已。
发生、发展及转归:
首先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它的病原体属于肠道病毒,有很多种类型。主要包括柯萨奇病毒A组的2、4、5、6、8、10型,B组的1、2、3、4、5型和埃克病毒30型。它的传染源是有症状的患者及无明显临床表现的轻型和隐性感染者,尤以轻症和隐形感染者为传播病毒的主要传染源,因在流行时有明显症状者与隐形感染者之比约为1:。它的传播途径包括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消化道的密切接触传播。它的传染性强,流行很快,夏秋季发病率最高,在全世界都有散发和流行。它的易感人群主要是1-7岁的小儿。由于病毒的类型很多,所以同一个孩子可重复多次发生本病。其潜伏期约为2—4天。其临床表现为:起病急,常以发热、咽痛开始,个别的还有头痛、腹痛、肌痛和呕吐。体检可见咽部充血,腭舌弓、悬雍垂、软腭处有直径1-2毫米的灰白色疱疹,周围有红晕,破溃后形成黄色溃疡,数目多少不等,大致在5个左右。此种黏膜疹常常很典型,但不见于齿龈和颊黏膜上,局部淋巴结也不肿大,病程一周左右,全身症状和咽部的体征一般4-6日后能自愈,个别的可延长至2周。周围血白细胞计数多正常或略偏高。很少有并发症,偶有并发腮腺炎者。但也有发生高热惊厥者。
治疗措施:
该病关键是能自愈。西医目前的治疗主要是限于对症处理,也就是退热。但也有少数病情重的,继发细菌感染者,治疗则要积极选用抗生素。
中医方面的治疗还是要辩证论治,中药可以选择,小儿推拿、刮痧都可以。伴有细菌感染就要配合抗生素治疗。
临床感悟:
就以上表述而言,该病能自愈,治疗又以对症为主。看起来似乎很简单。其实在临床上儿科大夫的工作却远非这么简单。孩子的主要症状就是高热和咽痛,高热可持续三到五天不等,大多数时候是24小时都在发烧,而且往往是体温一天更比一天高,体温可高达四十度左右,一次更比一次难退,不退又怕发生高热惊厥。还有孩子咽部疼痛难忍,根本连水都不愿意喝,更何况药呢!家长在家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硬是没办法,医院求大夫、缠大夫、甚至威胁大夫……因此作为医务工作者要做的工作就是:一是要设法劝导家长,尽量在家做好喂水、喂药、监测体温、防止抽风的工作。二是要设法建立医生和患儿家长之间的固定链接关系,保证医患之间能得到及时妥当的有效交流,避免着急的家长盲目地一趟一医院,从而保护孩子,减少再次和反复感染的机会。三就是就是要设法建立医患之间的信任关系,家长要充分地信任大夫,要听大夫的劝说和建议,不要动不动就要求输液和住院,或者干脆再医院。希望会出现奇迹。这个病是儿科最常见最多发的疾病之一,大夫能给予的更多的是精神支持和抚慰,是让家长愿意坚持下去的信心和力量!
康泰堂中医儿科推拿项目:
●小儿推拿
●小儿脏腑点穴
●小儿艾灸
●成人艾灸
店堂设施:
●场所自然通风,每天中午、晚上两次紫外线消毒;
●一患一洗手;
●推拿介质:性质温和无刺激性的嗳呵护肤霜及橄榄油。
●患儿均预约制,定点定时来推拿。
坚绝杜决二次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