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疾病症状
疾病检查
疾病诊断
疾病治疗
疾病预防
疾病保健

一份秋冬季幼儿疾病预防全攻略,嘉陵区果州

随着初秋天气的转凉,呼吸道黏膜不断受到刺激,人群抵抗力减弱,尤其是幼儿。因此,秋季成为了各类疾病,如手足口、流感、水痘、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病的高发季节,那应该如何预防常见的秋冬季节传染病呢?

1.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主要症状

主要表现为发热、上呼吸道炎,伴有咳嗽、眼结膜炎等症状;分为典型麻疹和非典型麻疹。麻疹病人是唯一传染源。

预防措施

因目前尚无治疗麻疹的特效药所以疫苗接种是最佳的预防措施,另外,还要引导孩子加强体育锻炼,保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提高抗病能力。

2.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是一种急性胃肠炎病毒,感染后会引起肠道感染。

主要症状

表现为恶心、呕吐、发热、头痛、腹泻或其他全身不适症状。

传播途径:包括飞沫传播,接触传播,传染性极强。

预防措施

目前,针对诺如病毒尚无特异的抗病毒药和疫苗,保持良好的手卫生是预防诺如病毒感染和控制诺如病毒传播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措施。1.饭前便后应按照7步洗手法正确洗手。2.如果家人感染诺如病毒,患者应尽量不要和其他健康的家人近距离接触,尤其不要去做饭或照顾老人和婴幼儿。3.做到不喝生水,不吃生冷变质的食物,尤其是未加工彻底的牡蛎等海鲜食品。4.食用生蔬菜和瓜果前一定要彻底洗净。

3.轮状病毒

每年9月到次年的1月都是秋季腹泻的高发期,这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急性肠炎。

主要症状

轮状病毒虽然一般7~10天就会自愈但也不能忽视引发的脱水问题,此种疾病症状一般为先吐后泻多次排水样便,而且会持续低热。

感染途径:主要通过粪口感染,其次是呼吸道传播。

预防措施

目前没有特效药,接种轮状病毒疫苗,是预防轮状病的唯一有效手段

1.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2.室内经常通风换气,降低病毒滋生

3.不去人员密集,空气流通不好的场所

4.加强营养,增加体育锻炼,提高抵抗力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

主要症状

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预防措施

1、勤洗手、讲卫生。

2、勤通风,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3、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5.急性中耳炎

儿童是各种中耳炎的好发群体但由于孩子表达能力欠佳难以清楚描述症状很容易误诊继而转变为慢性中耳炎。

主要症状

在中耳炎发作时孩子会出现抓耳朵、哭闹表现,还能观察到孩子对于声音不敏感,年纪大的孩子会告诉家长耳朵发闷、发堵、甚至嗡嗡响。

预防措施

中耳炎预防的关键在于增强免疫力,擤鼻涕姿势要正确(一边堵着一边擤)不要让孩子随意用异物掏耳朵。另外,二手烟也是造成孩子分泌性中耳炎一个很大的危险因素。

6.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播力强,常呈地方性流行。

主要症状

突发高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及呼吸道炎症,咳嗽、咽痛等。婴幼儿和老人易并发肺部感染。

预防措施

多饮水、多休息,从外面回来冲洗鼻子、注意通风以及锻炼身体,食用富含维生素的食物等。

7.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容易发生,多发生于儿童。

主要症状

本病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并发症有脑膜炎、心肌炎、卵巢炎或睾丸炎等。整个病程约7-12天。

易感人群:多见于5到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一次感染后可获终生免疫。

预防措施

1、接种腮腺炎疫苗。

2、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

8.疱疹性咽颊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疾病。

主要症状

潜伏期3~10天。多以突发高热开始,24~48h可达高峰,升至39~41℃,伴头痛、咽部不适、肌痛等,婴幼儿常有呕吐、拒食,甚而发生高热惊厥;年长儿童及成人常见严重的咽痛、吞咽困难、四肢肌痛、厌食乏力等。经1~5天溃疡愈合,一般3天内退热,症状消失。本病预后良好。

预防措施

1、经常开窗通风;早晨、饭后及睡觉前漱口、刷牙。

2、注意劳逸结合。防止受冷,如身体不适应卧床休息。

3、进行饮食调养。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再辅助一些清爽去火、柔嫩多汁的食品摄入。

4、雾霾天气等,应戴口罩、面罩等,做好防护措施。

5、保持肠胃通畅。平时多饮淡盐开水,吃易消化的食物,保持肠胃通畅。

6、及时就医。一旦发现应尽快就医,千万不要“拖”。

秋冬季节是传染疾病的高发期孩子若生病,家长和老师都心疼所以一定要做好科学的防治工作帮助孩子们健康换季,快乐入园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qdnhi.com/jbzz/11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