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口腔溃疡」不是大病,但疼起来可真“要命”!
吃饭疼、喝水疼,甚至连口水都咽不得,如果再混杂着流出的血水一起咽,emmm……这其中的滋味真是一言难尽。
病情严重起来,整天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连说话都开始结巴,更重要的是……在情到浓时的“关键”时刻,一张开嘴,情绪全无,然后……就再没有然后了……好不容易找的对象都快提分手了!
得“口腔溃疡”已经很难了,可就在某日,医院,来了一位长期承受这份痛苦的吴先生,而他遭的罪还远远不止这些!
“医生,我的‘口腔溃疡’总是不好转,一吃东西就疼,您看看这是啥情况啊?”
“你这可不是口腔溃疡啊,而是口腔溃烂……得把舌头切除!”
什么!切掉舌头!吴先生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是怎么回事?一切还得从头说起……
深圳的吴先生有件烦心事,在大约一年半前得了他以为的“口腔溃疡”,反反复复总是不好转……
刚开始他还以为自己是上火了,没太在意,觉得忍忍就过去了。可时间一长,口腔溃烂越来越厉害,整个舌体基本上都烂了!
他一吃东西就疼,而且很容易出血;原本口齿伶俐的他,变得越来越结巴,连讲话也不利索了……
这到底是咋回事?
心烦意乱的吴先生来到口腔科就诊,经过舌体活检和核磁等一系列检查后,终于“破案了”!
吴先生被确诊为IV期舌体鳞状细胞癌
不就是普通的“口腔溃疡”吗,怎么变癌症了?吴先生的世界瞬间“崩塌了”……
但病情不等人!头晕目眩之际,他听从口腔科专家的建议,选择接受手术治疗。
入院后,医师仔细研究了吴先生的病情,发现他的舌体肿瘤侵犯舌体范围较大,达到1/2!
手术必须尽可能扩大原发灶切除范围,并进行功能性颈部淋巴结清扫。
紧接着,医生指出手术的几道“难关”——
难点一
吴先生的舌癌已发展到Ⅳ期(属于晚期),需要将舌体全部切除。但为了保证他术后能继续正常吞咽和说话,需要再造一根舌头。
难点二
再造舌头的原材料需要面积较大的供体,且组织量丰富,方便移植;
被切割的部位最好血管位置恒定,血运可靠,抗感染能力强,才能保证愈合顺利,切下来的组织移植后成活率也高。
考虑再三,目前比较理想的位置就是患者的胸大肌皮瓣了。
难点三
确定了供体还得制定切割方案:首先,切割连线不可为“—”字直线形,否则创口愈合时会挛缩,导致患者康复后活动受限;
其次,切割下来的组织血管蒂仅包含单纯的血管和筋膜,不含肌纤维,使胸大肌成为岛状皮瓣,避免转移修复后由于血管蒂受到压迫导致坏死,一句话简单说就是把皮切薄点,别连着肉切下来。
难点四
由于肿瘤范围较大,通常容易连累到双侧的舌部、口底等组织都有癌变,所以必须进行双侧颈淋巴结清扫,以尽量减少癌肿的复发。
难点五
手术中需要暂时性离断下颌骨,用两块小金属板进行内固定。考虑到舌癌可能侵犯到下颌骨,要翻起下颌骨骨膜,在直视下探查骨壁是否光滑、有无受到侵蚀。
直视翻起的下颌骨?
经过缜密分析,团队最终确定了手术方案
在这个谈癌色变的时代
人人都应该对癌症有科学的了解
导致这位吴先生发病的原因
难道真的是“口腔溃疡”吗?
回顾医生询问到的生活史
才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
▽
吴先生偶尔爱嚼槟榔
吸烟史十余年,一天一包
长期饮酒,每次啤酒5-6瓶
……
口腔颌面外科李军副主任指出——
长期吸烟喝酒、咀嚼槟榔、爱吃烫辣、烂牙、坏牙、牙齿尖锐、病毒感染、口腔卫生差、精神压力大、饮食起居不规律等不良生活习惯是引发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危险因素。
因此,以上人群应特别注意,尽早改正不良生活习惯,以防癌症找上门!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可能患上舌癌呢?
①口腔变色变粗糙:
口腔如果变成白色、褐色或黑色,提示黏膜上皮细胞可能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口腔黏膜变粗糙、变厚或呈硬结,出现口腔黏膜白斑、红斑。
②溃疡长时间不愈:
口腔溃疡的病程一般不超过两周,如果烧灼感、疼痛等症状超过两周仍不见好,要警惕口腔癌的可能。口腔癌常见类型之一就是溃疡型,表现为边缘隆起,中央凹凸不平,并有坏死组织覆盖,疼痛明显。
③出现肿块:
口内有不明原因之肿块,四周向组织深处浸润,周围比较硬,患者病程可以长达数年。外突型者,肿物向外生长,可呈菜花状。
④舌头运动与知觉:
舌头之活动性受到限制,导致咀嚼,吞咽或说话困难,或舌头半侧知觉丧失,麻木,应尽早查明原因。
⑤功能障碍:
肿瘤可能侵犯张闭口肌肉和颞下颌关节,导致开闭口运动受限。
⑥淋巴结肿大:
口腔癌容易向附近的颈部淋巴结转移,有时原发病灶很小,甚至症状还不明显,但颈部淋巴结已经发生转移。因此如颈部淋巴结突然肿大,需检查口腔。
⑦疼痛不明显:
口腔癌早期可以无痛或仅有局部异常摩擦感,溃破后疼痛明显,随着肿瘤进一步侵犯神经,可引发耳部和咽喉痛。
龙小医提醒大家
口腔健康千万不能忽视
如果出现以上情况
需要尽早到口腔颌面外科就诊~
来源:医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