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疱疹性咽峡炎进入高发期,
老师家长担忧不已。
其实,
只要我们掌握好
预防、护理、免疫知识,
科学地做好预防工作,
可以有效减少孩子的患病几率!
4个问题看懂疱疹性咽峡炎
Q1
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小儿常见的一种病毒性疾病,由肠道病毒引起,以急性发热咽痛、咽峡部黏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为特征。
?多发季节:5~6月份或秋冬季节。
?传播途径:通过粪便、呼吸道飞沫、接触等途径传播。传染性强,传播快。
?易感人群:1-7岁儿童易感,5岁以下幼儿高发。
?病程周期:自限性疾病,一般病程4~6日,重者可至2周,较少有生命危险,但部分患儿可发展为手足口病。
?是否免疫:同一患儿可重复多次感染本病,系不同型病毒引起。
Q2
发病过程是怎么样的?
1.潜伏期:2-7天,患儿没有任何症状,但体内病毒在大量复制。
2.前驱期:1-2天,突然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38℃-40℃,并伴有咽喉红肿、食欲不振等症状。
3.水疱期:2-3天,除高烧外,口腔上腭粘膜出现水疱。
4.溃疡期:低烧或退烧,患儿进入最痛苦的时期,因溃疡疼痛出现流口水,甚至拒食的现象。
小编提醒:
?幼儿患病期间,家长要随时监测孩子体温,可使用物理降温或服用退烧药,防止高热惊厥。
?如患儿出现高烧持续1-2天以上不退,精神差,昏睡,持续呕吐、头痛、无力或呼吸、心跳加快等情况,医院就诊。
Q3
疱疹性咽峡炎是手足口病吗?
不是!
手足口病是嘴里、手上和脚上都起疱疹,而疱疹性咽峡炎只有嘴里起疱疹。
△图片来源:人民幼儿健康原创
另外,疱疹性咽峡炎初期症状与一般感冒区别不大,因此容易被家长错误判断,而延误治疗。
Q4
疱疹性咽峡炎是否有特效药?
疱疹性咽峡炎是病毒感染性疾病,目前并没有特效药,治疗是以缓解患儿的不适感为主要目的。切忌滥用抗生素,体温高达38.5度以上,可使用退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