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疾病症状
疾病检查
疾病诊断
疾病治疗
疾病预防
疾病保健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我怎么看

身体虚易感冒咋办 http://www.bdfyy999.com/bdf/jiankangzatan/29183.html

最近门诊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的发病率明显上升了,今天就来说一说这两个疾病。肯定有人会问为什么会同时聊这两种疾病,我把这两种疾病摆在一起,大家来看一看就非常清楚了。

致病原因

手足口:有多种肠道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型及肠道病毒71型。其感染途径包括消化道,呼吸道及接触传播。

疱疹性咽峡炎:大多为柯萨奇病毒所引起,A组2、4、6、9、16、22型皆可引起此病,B组1~5型也可致病,但较少见。此外,埃可病毒3、6、9、16、17、25型和肠道病毒70型也可引起本病。疱疹性咽颊炎患者及隐性感染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可直接经由肠道、呼吸道传播,也可间接经污染的手、食品、衣服、用具等传播。

结论:都是柯萨奇病毒和肠道病毒,都是通过肠道,呼吸道,飞沫接触传播。

症状

手足口:急性起病,发热、口痛、厌食、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位于舌、颊黏膜及硬腭等处为多,也可波及软腭,牙龈、扁桃体和咽部。手、足、臀部、臂部、腿部出现斑丘疹,后转为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

手足部较多,掌背面均有。皮疹数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消退后不留痕迹,无色素沉着。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

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重症合并症省略。

疱疹性咽峡炎:常急剧发热,热多为低度或中等度,偶见高达40℃以上,甚至引起惊厥。热程大都2~4天。年龄较大的患儿可诉咽痛,咽痛重者可影响吞咽。

婴幼儿则表现为流涎、拒食、烦躁不安。有时伴头痛、腹痛或肌痛,5岁以下小儿有1/4可伴发呕吐。

典型症状出现在咽部。表现为咽部充血,起病2日内口腔黏膜出现数个(少则1~2个,多达10余个)小的(直径1~2mm)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2~3日后红晕加剧扩大,疱疹破溃形成黄色溃疡。此种黏膜疹多见于扁桃体前柱,也可位于软腭,悬雍垂,扁桃体上,但不累及齿龈及颊黏膜。

病程一般为4~6天,偶有延至2周者。部分手足口病患儿以疱疹性咽峡炎为首发症状,随后可在手掌、足底、臀部等部位出现红色皮疹。

结论:症状都是以发热,口咽部疼痛,先形成疱疹,然后疱疹破溃成溃疡,不同点是手足口的发病范围比疱疹性咽峡炎更大,更多,并发症更多一点。

转归

手足口一般一周到两周自愈,疱疹性咽峡炎一周到两周自愈

这是从西医方面比较,从中医方面,这些症状发热,口咽部疱疹溃疡、手脚部位疱疹溃疡,口咽部疼痛,一般会出现口咽部充血,红肿,严重的会出现舌红,苔厚腻。这些都指向同一个问题——脾胃湿热火毒。

疱疹有水,主湿。

周围是红晕充血,主热。

疼痛非常明显,属火毒。

因为脾开窍于口,所以脾的湿热火毒会从口腔表现出来,

同时脾主四肢,所以如果脾的湿热毒比较重,口和肛门承受不了的时候,就会循着经络,走行到四肢的末端也就是手和脚。

再有严重的热极生风,就出现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等脑病,

最严重就是热毒壅盛正气不足,出现亡阳亡阴,生命垂危甚至死亡。

所以我们可以认为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其实是同一个问题。疱疹性咽峡炎是手足口病的简化版。

知道病因,治疗就迎刃而解,甘露消毒丹,三仁汤,甘草泻心汤,都是治疗湿热的经典方子。少加点清热解毒药就行,蒲公英,板蓝根都是好药。

可以再加上外用的方子,釜底抽薪散,具体方子请看——对口腔溃疡有奇效,没副作用的“消炎药”

这是我治疗这两个病的杀手锏,基本一天止痛,三天收口,效果不错。

再到了严重的情况,通腑泄热,清热解毒,醒神开窍,镇肝息风等等就要随证治之,太复杂了就不说了。

要说为什么会长这种病,传染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人体的抵抗力不够,要不别人家的小孩子怎么不长呢?为什么抵抗力不足?

冷饮,零食,瓜果梨桃肆意食用,不考虑季节和身体状况,能不生湿吗?

饮食结构,晚上肆意加餐,油炸,烧烤,追着喂饭,都是积热!

湿热勾结,给病毒最好的生长环境,病毒疯长,热毒就有了。湿热毒三者结合,疾病就表现出来了。

所以根本问题还是饮食,饮食,饮食。病从口入不是随便说着玩儿的。

在中医路上砥砺前行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qdnhi.com/jbzz/104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