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亲子网
玩乐成长分享社交
近期,手足口病的“姊妹病”
疱疹性咽峡炎迎来新一轮的刷屏
很多小学、幼儿园班里的孩子都中招了
医院接诊的患儿明显增多
疱疹性咽峡炎目前确实处于多发季
只要积极就医与治疗,其风险较小
家长莫要过于惊慌
但需要提早辨别并预防严重化,避免耽误治疗
疱疹性咽峡炎的症状
和手足口一样咽峡炎也是由肠道病毒引起,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属于一种特殊类型的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具有较强的感染性,主要传播途径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多发于夏秋季节,主要侵袭1至7岁儿童,男孩发病率略高于女孩。
咽峡炎初期症状与一般感冒区别不大,因此很容易家长误解为普通感冒而延误治疗。该病主要表现为急骤发热,可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年龄大的小儿常诉咽痛,吞咽时尤甚,有时诉头痛、腹痛或肌痛;婴幼儿则表现为烦躁不安、拒食、流涎、呕吐等。
患上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后,孩子非常痛苦,因为疾病会导致咽部充血,扁桃体、软腭等处能看见约小米粒大小的灰白色疱疹,2天至3天后逐渐扩大破溃并形成溃疡。部分患儿可出现颌下淋巴结肿大或压痛,血常规检查大多是血细胞计数正常或略低。症状一般7日内消失。
与手足口病的区别
疱疹性咽颊炎和手足口病是都由一种病毒引起的。疱疹性咽峡炎发病与手足口病极为相似,又有“隐形手足口病”之称,容易与手足口病混淆;疱疹性咽峡炎临床以发热、咽痛、咽峡部黏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为主要表现。同一患儿可重复多次发生本病,系不同型病毒引起。手足口病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患疱疹性咽峡炎的孩子,较少出现重症、发生生命危险,约一周就能痊愈。手足口病的少数患儿则可能出现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会导致死亡。
如何区别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
病原
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的病原会有交叉,导致疱疹性咽峡炎的病毒也会引起手足口病。
但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原还是以柯萨奇病毒A1-6,8型为主。
以前以柯萨奇病毒为主,近年来肠道病毒EV71在某些地方成为流行。
发热情况
多数病例突起反复高热,持续时间较长,一般2-6天。
会出现发热,但一般不太高,持续时间也不会太长,一般1-2天。
疱疹分布
主要集中于咽峡部。
累及范围比较广,咽峡部、上颚、颊粘膜、口唇、牙龈、甚至舌面上都有可能有。
皮疹
无
有皮疹,红色小丘疹或者疱疹。
咽峡炎是否有特效药?
疱疹性咽峡炎是病毒感染性疾病,目前并没有什么特效药。治疗还是以缓解患儿的不适感为主要目的,切忌滥用抗生素,更不能滥用奥司他韦(因为奥司他韦是针对流感用药)。有发热、咽痛表现可服用清热解毒药物(但具体药物、疗程应遵照医嘱),主要治疗为对症支持处理。体温高达38.5度以上可使用退热药(布洛芬或者对乙酰氨基酚)。
咽峡炎患儿的护理
生病的孩子要隔离两周,患儿用过的食具一定要进行沸水消毒处理,防止交叉感染。这种病尚未研制出疫苗。由于肠道病毒有多种,同一患儿可重复多次感染此病。
长了疱疹、溃疡,患儿咽喉会很痛,可能出现吃饭、喝水困难。这个时候宝宝的食物予以相应年龄的流质、半流质食物,如面汤、稀饭、米糊、母乳等,避免过烫、过咸、过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宜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
此外,还应注意口腔护理,可局部涂抹碘甘油或盐水漱口。同时,小朋友应注意多饮水、多休息、饮食清淡、保证睡眠,并跟其他小朋友隔离。
如何预防咽峡炎
在疱疹性咽峡炎流行季节,首先要注意个人卫生,用流动水勤洗手、勤换洗衣服、晒被褥等;家长要定期打开门窗,保持室内外空气流通;让孩子少吃生食,喝净水、保持口腔清洁。
注意户外活动。疱疹性咽颊炎病症消失后还会持续有1~2周的后续传染期,高发季尽量少带孩子到人多密集的公共场所或者是不通风的地方。但是,户外活动阳光充足的地方是完全可以去,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有杀毒作用。
——最大的赞赏,是转发和分享——
「大连亲子网」
??办公时间:早8:30—晚5:30
??商务wang
(备注合作+机构名称)
?客服-
??客服(白班)
??客服(夜班)
大连亲子网已开通母婴二手闲置交易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