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夏天的到来,气温逐渐升高,
各类肠道传染病毒也逐渐活跃起来,
最近几条朋友去圈成功的引起了小编的注意。
那么被宝妈疯狂pick的
疱疹性咽峡炎是什么鬼,
听说比手足口病还要凶残。
今天小编带大家来了解下这个
“疱疹性咽峡炎”究竟是何方神圣。
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柯萨奇A组病毒是引该病的主要病原体,多发生于夏秋季,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7岁,尤其是4岁以下儿童最为常见,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多以发热、咽痛、咽峡部粘膜出现疱疹为主要症状,大多数症状轻微。
孩子是如何感染的?密切接触是疱疹性咽峡炎主要传播方式通过接触患者粪便、口鼻分泌物、皮肤或黏膜疱疹液、及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牙杯、玩具、衣物后造成感染;
也可通过呼吸道传播(飞沫、咳嗽、打喷嚏);
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也可以感染。
患病后有什么表现?多以突起高热、咽痛、咽峡部粘膜出现疱疹及浅表溃疡为主要表现。
查看孩子咽喉部位可以发现咽部有充血,散在灰白色疱疹,直径约1~2mm,四周绕有红晕,2~3日后红晕加剧扩大,疱疹破溃形成黄色溃疡。
小婴幼儿可表现为流口水、不爱吃饭、哭闹。大一点的会说喉咙痛,有时伴头痛、腹痛或肌痛,可伴发呕吐。
得了疱疹性咽峡炎怎么办?目前临床上还没有疱疹性咽峡炎的特效药物,抗生素无效,还是以对症处理为主。患儿多为轻症,一般在患病大约7~10天就可以自愈。
但是咽喉及口腔有疱疹会很疼,影响孩子进食,还是需要采取一些对症处理。
"发热”对于轻、中度发热,以物理降温为主(如冰敷、温水浴)。体温超过38.5℃时,可给予退热药。
"口腔及咽喉疱疹”保持口腔清洁,可以用温开水或盐水在饭前饭后给孩子漱口,饮食以清淡、流质为主,吃一些温凉的流质或较软不需要咀嚼的食物。鼓励孩子多饮水。
得了以后还会再得吗?会再次感染
由于不同型别之间没有交叉保护效果,
所以得过一次后还可能再次感染其他型别的病毒,
家长不能掉以轻心。
如何预防呢?1
尽量减少或避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例如超市、商场、电影院等,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
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洗手习惯,饭前便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孩子洗手。家长在外出归来后、给宝宝喂食以及更换纸尿裤之前也要及时用洗手液洗净双手。家长不要亲吻孩子,不和孩子共用餐具,不要用嘴吹凉孩子的食物。
3
保持家庭清洁卫生和通风、勤晒衣被。家中平时要多开窗通风孩子餐饮具、奶瓶使用前要煮沸或高温消毒;毛巾、衣物、被褥等应经常清洗、晾晒;另外孩子经常接触的玩具、桌椅等应每周进行消毒,保持地板和卫生间清洁。注意哦,酒精不能杀灭肠道病毒,需要用含氯消毒剂,或者通过暴晒以及煮沸的方式进行消毒。
4
合理膳食、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加强锻炼,拥有健康的体魄才能更好的抵御疾病。5
如果出现发热、疱疹等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温馨提示
疱疹性咽峡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孩子在患病后,应尽量待在家中减少不必要的外出,不要去上学。待症状完全消失后7天,或者发病后两周才可以去上学。
家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