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法定传染病,爸爸妈妈比较熟悉,孩子一发烧,都会检查手、脚、嘴巴是否有疹子,但对疱疹性咽峡炎,爸爸妈妈们就比较陌生了。
医生说,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的病毒,发病机理差不多,主要是由柯萨奇病毒引起的,偶尔也由其他肠道病毒所引起,也会通过接触传染、粪口传播、呼吸道传染,但症状比较轻,一般5—7天就会痊愈。
因为柯萨奇病毒有很多种亚型,临床症状也有差别,有的孩子症状轻,有的孩子重一点,不过,和手足口病一样,孩子患了疱疹性咽峡炎也会反复发烧不退,只是患疱疹性咽峡炎的孩子是口腔里长疱疹,手足口病是在口腔、手、脚及臀部长疱疹,发病初期,如果手、足、臀部没有出现疹子,一般会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
医生说,和手足口病一样,疱疹性咽峡炎也是自愈性疾病,病程一般3-10天,医生确诊是疱疹性咽峡炎,也没有特效治疗,主要还是对症治疗,帮孩子缓解不适,比如高烧高热,就要退热处理。
几个儿科主任都提醒,疱疹性咽峡炎的主要症状一是高烧,二是嘴巴起疹子,它可能会发展成手足口病,如果小孩患了这种病,要密切留意体温,看孩子是否高热惊厥,是否有呕吐,还要注意观察小孩手部、脚部、臀部是否有长疱疹。
和手足口病的区别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的高发人群都是5岁以下孩子,柯萨奇病毒是导致两种病的主要病原,但两种病的病毒亚型不同,症状和风险也不一样。
1症状:疱疹位置不一样
手足口病:发热,嘴巴、手、足、臀部起红疹。
疱疹性咽峡炎:发热,嘴巴起疹子,手足没有疹子。
2风险:疱疹性咽峡炎重症风险低一点
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一般一周左右可痊愈,多以门诊治疗为主,发生重症的风险远低于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可引起脑炎、肺出血等并发症,发生重症的风险是千分之一,疱疹性咽峡炎也有可能,但较少。
预防
与手足口病防范方法一致
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的防范方法一致。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居室经常通风。流行期间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要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护理
家长须知的护理要点
孩子得疱疹性咽峡炎,家长的护理也很重要,因为孩子嘴巴、咽喉里起疱疹喊嘴巴痛,吃东西会更痛,家长要鼓励孩子多喝凉白开,因为凉白开不会刺激口腔加剧疼痛,孩子相对容易接受,如果孩子不愿意喝白开水,为了保证孩子摄入液体充足,也可以考虑给孩子喝些鲜榨果汁,但不要给特别酸或特别甜的果汁给患儿喝,避免刺激口腔、咽喉部。饮食方面,尽量清淡营养,虽然孩子嘴巴痛,鼓励孩子多吃点东西,可以给孩子吃一些有营养、容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事物,比如奶、蛋羹、粥、面条汤等。
孩子哭闹、不吃喝、流口水;可能就是得了疱疹性咽峡炎现在也是普通感冒的高发期,疱疹性咽峡炎初期症状是发烧,很多家长会把疱疹性咽峡炎症状误以为是感冒或者是长牙。
医生提醒,如果患了疱疹性咽峡炎,年龄大一点的孩子会喊嘴巴喉咙痛,年龄小的孩子不会说话,一般会拒绝吃东西,因为吞咽会引起口腔咽喉疼痛,如果孩子出现进食困难、不肯吃东西喝水、流口水、哭闹,家长就要留心了,可以打开孩子嘴巴看一下,或者可以拿手电筒照一下,看看孩子口腔黏膜光不光滑,有些孩子的嘴巴尤其是咽颊部可以看到明显的小疱疹。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