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4-7月,是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高发的时期。这两个病均由肠道病毒引起,主要发生于1~7岁的小儿身上,都可以导致孩子发烧、出疹,有的孩子还可能出现一些重症表现,孩子痛苦,家长也担心。在此,我们总结出相关病症特点及防疫指南,请家长查收。
如何区别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
两者都是由肠道病毒所引起的疾病,具有一定相关性,而且二者病毒间有许多重叠,导致症状与传播非常相似。另外,还有几种感染性疾病也会出现疱疹,容易与上述两者混淆,如麻疹、水痘。
让我们一起看看吧这几种疾病的区别在哪里↓↓↓
根据有关部门统计,手足口病患者有1%的几率感染并发症,尤其是三岁以下的儿童,常见有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有时危机生命;家长们应当在发现孩子有手脚水泡与发热后,及时送去就医,切勿拖延。因此,从并发症来看,手足口更危险。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得了疱疹性咽峡炎?疱疹性咽峡炎的发病症状
1、口腔、喉咙、舌下等部位起1~2mm的疱疹溃疡。
2、突发高热,体温一般在37.7—40°C。
3、咽痛,疼痛到可使孩子流口水、拒食。
4、发病时常有头疼或者呕吐,少数患儿有腹痛。
孩子如果发生以上症状,就要考虑是疱疹性咽炎的可能性,应及时就医,否则有可能合并细菌感染,小疱疹发展成脓疱,病情就加重了。
疱疹性咽峡炎的病程表现
1.潜伏期2-7天,患儿没有任何症状,但体内病毒在大量复制。
2.前驱期1-2天,突然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38℃-40℃,并伴有咽喉红肿、食欲不振等症状。
3.水疱期2—3天,除高烧外,口腔上腭粘膜出现水疱。
4.溃疡期,低烧或退烧,但也到了患儿最痛苦的时期,因溃疡疼痛出现流口水甚至拒食的现象。
5.全身和咽部症状一般在一周左右自愈,预后良好。
提示:患病期间,家长要随时监测孩子体温,可使用物理降温或服用退烧药,防止高热惊厥。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得了手足口病?手足口病的发病症状
1、发高烧,体温多在38℃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
2、出现丘疹或疱疹,多发于手、足、口、臀四个部位。
3、口腔溃疡疼痛,拒绝进食。
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1、粪-口传播,即病毒通过大便排出体外污染环境,又进入呼吸道或消化道传染人。
2、消化道及呼吸道传播,即通过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患者或隐性患者飞沫传播,或者食用被污染的不洁饮食而造成感染。
3、人与人之间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被病毒污染的食品、衣物、用具而传播。
就医指征1、持续高热,腋温高于39℃,常规退热方法效果不佳或者高热持续48小时以上,出现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典型症状,应及时就医。
2、精神系统异常,如精神萎靡、嗜睡、呕吐、头痛、情绪激动或烦躁不安等,应及时就医。
3、呼吸异常,如在安静状态、体温正常的情况下呼吸增快,应及时就医,以免出现肺炎等并发症。
4、循环功能障碍,如冷汗、手脚冰凉、心率增快或减慢,应及时就医。
5、脱水、哭而无泪、皮肤弹性差、尿量减少,应尽快就医。
预防措施1、便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吃生冷食物,喝生水,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人接触儿童前,换儿童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孩子的贴身衣物以及平时喝水容器等应保持干净卫生。
4、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场所,但若需要出去,一定要对孩子进行防护,防止病菌侵袭。
5、如果室外温度变化较大,注意适当的增减衣物,减少孩子的不适感。
6、年我们国家就研发上市了EV71疫苗(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用于预防EV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疱疹性咽颊炎。接种EV71疫苗的适龄儿童为6月龄-5岁,建议尽早接种,低龄儿童尽量在12月龄前完成2剂次接种程序(两次接种,间隔一个月),以便尽早发挥保护作用。
我就知道你在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