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疾病症状
疾病检查
疾病诊断
疾病治疗
疾病预防
疾病保健

注意了手足口病的表亲疱疹性咽峡

  自5月底以来,“疱疹性咽峡炎”成为了热门话题,   求真相!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

  由大人亲吻传染?

  近日,一条题为“不亲吻孩子,从我做起”的帖子在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由大人亲吻传染?是不是确有此事?对此,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李星表示,家长不必过于惊慌,这样的说法过于夸张,疾病是由病毒引起的,健康的成人亲吻小孩不会造成疱疹性咽峡炎的发病。

  “由于成人的抵抗力较之小孩要好,疱疹性咽峡炎表现在成人身上的症状也比较轻微,因此,有发烧或者口腔溃疡等症状的成人尽量不与孩子有亲密接触。”李星说,疱疹性咽峡炎由成人传染给小孩的情况较少,孩子之间的传染较多,例如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一家中的兄弟姐妹之间最易交叉感染。

  “因此,家长对喉咙口腔有长泡的、有发热的小孩应进行隔离,同时,没有出现类似症状的小孩也应尽量不与有发热的小孩接触,亲吻动作、亲密接触都会有交叉感染的危险性。”李星说。

  心慌慌!

  一岁半小孩持续高烧

  拒绝进食

  上周末,天气晴好,王珺一家本打算带上一岁半的宝宝小包(化名)出去郊游。没想到郊游不成,反而度过了闹心的一周。

  6月6日上午,王珺一家整装待发,却发现小包精神状态不是很好,还伴有点发烧,后来开始不停地哭闹。“最近天气温差大,我们以为是着凉了。”王珺说,刚开始温度也不高,就在附近药店买了退烧药、儿童退烧贴,在家里进行物理降温。

  令王珺没想到的是,到了晚上,小包的体温非但没有下降,情况反而越来越糟糕,“不只是发烧没退,也不吃东西了,只是一直哭闹、流口水。”王珺这医院进行检查。

  “到了医院,孩子的体温已经有近39度了,医生给检查后发现,小包的喉咙和口腔里面都长有疱疹。经过抽血化验,医生说孩子的白细胞升高,有明显的炎症反应。最后诊断孩子得的是典型的疱疹性咽峡炎。”王珺告诉记者,后来在医院挂了两天盐水,体温就退下来了,口腔里的疱疹也正在愈合。

  挂完盐水,经过近一周,小包的情况已经基本无碍,但在疱疹性咽峡炎的症状中,也不乏有较为严重的症状,需进行住院观察治疗的。

  李星介绍:“在我接诊的病人中,有一个8个月的婴儿,入院时发高烧、四肢抽筋,还有一个两岁半的患儿持续发热、口腔有疱疹、四肢抖动,像上述情况如果不严密观察,会有发展为重症的可能,因此,我们一发现就会立即安排其住院。”

  李星告诉记者,最近,医院在儿科门诊部会给家长发放“告知单”,告知家长如果孩子持续高热不退、面色苍白、精神很差、会有四肢抖动或者呼吸困难的,医院就医,情况严重者则需住院观察。

  看数据!

  患有疱疹性咽峡炎小儿

  占儿科门诊量二成

  医院了解到,小包的情况在台州还挺普遍。

  “5月份以后,发热、口腔有疱疹的小孩子越来越多。在门诊,我一天大概接诊个患儿,其中就有20余个患有疱疹性咽峡炎,比例约占单日接诊总数的20%。”李星说,同时,在就诊的3岁以下发热患儿中,有半数是患有疱疹性咽峡炎的。

  据李星介绍,疱疹性咽峡炎一般表现为发热,喉咙、口腔黏膜、牙龈、咽峡部都会出现大小不等的溃疡、疱疹,年龄小的孩子表现为流口水、胃口差,年龄稍大的孩子会嘴巴长泡、疼痛,吃不了东西。

  从年龄来看,疱疹性咽峡炎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以3岁以下最为高发。李星说:“由于年龄较小的孩子自身免疫力差,幼儿园集体生活也可能导致小范围的交叉感染。”

  为什么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人数突然增多?

  记者了解到,疱疹性咽峡炎在春夏季较为多见,主要是由于空气闷热、流动性不好,导致细菌和病毒生存和繁殖。从目前来看,今年发病率比往年要高,但是具体原因尚不清楚。不过,绝大多数患儿症状较轻,危重患儿较为少见。

  长知识!

  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

  是“表亲”

  长疱疹、发高烧、精神状态差……不少细心的家长发现,“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的症状有些类似。那么,二者的区别是什么样的?

  对此,李星说:“最近有听到相关专家形象地将二者描述为‘表兄弟’。”

  如何理解这个“表兄弟”?

  李星表示,从医生诊治的角度而言,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的病因是相同的,都是由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等感染后,形成了不一样的临床表现形式。

  通俗而言,有些是单纯地发展为发热、口腔有疱疹,我们就称之为疱疹性咽峡炎;有些是发烧,口腔、手足、肛门周围都有疱疹,我们就称之为手足口病。实际上就是同一种病毒感染的表现形式不同,区分开来是两种讲法,实际上在病因、病症的处理、治疗、恢复的过程等方面来讲,都是一样的。

  “然而,疱疹性咽峡炎也可能是手足口病的早期表现,或者说是手足口病的疑似病例。因为有些手足口病的前期表现为口腔有疱疹,有可能在接下来两三天内会发展出手足跟肛门周围出现皮疹,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就可以确诊为手足口病。”李星说。

  从病症严重情况来看,个别手足口病的会有严重的并发症,例如神经炎性的肺水肿、肺出血等病症,严重者可能会有生命危险。因此,较之疱疹性咽峡炎,大家对手足口病更为警惕。

  助读

  什么是肠道病毒?

  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及新型肠道病毒共71个血清型。肠道病毒属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临床表现轻者只有倦怠、乏力、低热等,重者可全身感染,脑、脊髓、心、肝等重要器官受损,预后较差,并可遗留后遗症或造成死亡。本类疾病分布于世界各地,在热带和亚热带全年都有,在温带夏季多见,在温暖、潮湿、卫生条件差、人群拥挤的地区发病率高。

  肠道病毒通常寄生于肠道,仅于少数情况下,进入血流或神经组织。正常的病毒携带者不多见,隐性感染甚为普遍,人受感染后出现临床症状的也是少数。

  人是肠道病毒的唯一自然寄主,病毒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密切接触(通过手指、餐具和食物)传播扩散。感染者的咽部和肠中有病毒存在,从粪中排病毒的时间较长,可持续几周。粪-口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偶然也可以通过飞沫传播。病毒在污水中存活的时间甚长。

  发病及临床表现为人食入病毒后,经过7~14日,存在于咽部和肠道淋巴样组织的病毒,经血流进入单核吞噬细胞中增殖,最后达到靶器官(如脊髓、脑、脑膜、心、肝、皮肤等),在不同的器官中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

  提个醒!

  一周左右可痊愈,预防感染是关键

  “疱疹性咽峡炎也是一种自愈性疾病,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如果护理得好,2至3天体温就能够降至正常水平,一周左右口腔疱疹就能够痊愈。”李星说,即使是住院治疗,一般5天也能够出院。

  李星表示,疱疹性咽峡炎的早期表现是发烧,但刚发烧的时候还不能判断是不是疱疹性咽峡炎,只有隔天起泡了才能确诊。所以建议家长,有发热的患儿尽量不要跟其他的小孩子接触,包括上幼儿园的孩子若发现发烧的情况就不要再上学,而同一个班级若有三个或以上的疱疹性咽峡炎病例和疑似病例的,建议幼儿园班级停课。

  李星提醒,近期已经进入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期,关键在于预防。因此,儿童应远离感染源,勤洗手、多通风、吃熟食、不喝生水、尽量注意个人卫生,同时,也应少去人员密集的地方。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疱疹性咽峡炎患者大部分是轻症,但如果出现高热、口腔疼痛、胃口不好、四肢抖动等情况,医院就诊。”李星说。

来源:台州商报

内容转载自







































北京儿童医院看白癜风
白癜风资讯网


转载请注明:http://www.qdnhi.com/jbbj/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