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哪些孩子容易中招?中医讲“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1、积食的孩子容易发病。
2、睡眠数量和睡眠质量不好的孩子容易发病。
3、素体湿热,阴虚火旺的孩子容易发病。
3、常吃干燥、膨化、煎炸类食物的孩子容易发病。
4、大便干、内热大的孩子容易发病。
百病生于脾,预防大于治疗。
1、北方地区,每年的6~10月份是本病的高发阶段,年龄以3~6岁的儿童居多。
2、本病的传染性极强,潜伏期大约2~7天,在适龄儿童较为密集的场所,如幼儿园、早教等机构易出现大面积的流行。
3、本病与手足口病不可混为一谈,典型的疱疹性咽峡炎只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感冒而已!而手足口病和流感、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等疾病同属于丙类传染病。所以,“疱疹性咽峡炎严重了会得手足口病的说法”是不准确的
4、只有很少数的儿童,一年中会得2次或2次以上的疱疹性咽峡炎,但是会有很多的孩子会因为偏食厌食,脾胃湿热,体质较差而每年罹患本病。
5、本病的特征十分明显,病初会突起发热,体温一般会达到39~40℃,且退热较慢,极易反复,因此会导致极少数患儿因为持续地高热而出现惊厥。高热期持续约2~4天,然后退热或转为低热后再退热。
重点强调:发热是促进机体尽快康复,彻底消除病毒感染的最有效的方式,比任何药物都有效!
6、除了发热的症状较为明显外,在患儿的咽峡部,上颚部可见大小不等的出血点及疱疹,很快就溃破,因此患儿常伴有咽痛,哭闹或是烦躁,不欲饮食或流涎,腹痛,恶心、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且随着发热的减退而逐渐消失。整个病程大约持续7天左右。
重点强调:如果发病3天内,手足没有疱疹,躯干部尤其是臀部没有疱疹,基本上就不用担心手足口病的问题了。
7、疱疹性咽峡炎的主要病原体不是细菌,也不是支原体,而是一种名为柯萨奇的病毒,少数患儿所感染的病原体为EV71病毒。但是,实验室早期的血细胞分析中,白细胞数值大多数偏高,且CRP也会有所增高,这是机体在发热的作用下,尽力地抵御病毒侵害和消灭病毒感染的过程,而不是什么所谓的病毒细菌混合感染!而由此就盲目地、大量地使用抗生素是非常错误的!
8、在疾病的早期,高热是困扰家长的一个最大的问题,也医院就诊,然后被迫选择住院点滴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其实,只要方法的得当,用药合理,家长是完全可以通过物理降温(如多喝温水、温水擦浴、刺激出汗等)和口服退热药(泰诺林、美林)配合小儿推拿效果更好。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