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陈贤楠
陈贤楠,医院
本文转自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治疗退热及对症治疗为主,不建议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疱疹性咽峡炎是自限性疾病,一般预后良好,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后1周左右可恢复,少有并发症。必要时退热治疗,但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不被常规推荐。
1、如何进行退热治疗孩子发烧时护理的目标在于让孩子舒服。如果物理降温不能帮助宝宝退烧或是让孩子不舒服了,那么让高热的孩子舒服且方便的办法是口服退烧药。
药物退热建议选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这两类药物儿科医生使用最广,是临床安全性较高的药物。
请家长注意:这两类退热药虽是2种不同类型的药物,但作用都是解热镇痛。服用时,需注意两者剂型的差别,对乙酰氨基酚类等有滴剂、口服液、咀嚼片3种剂型;布洛芬类,对儿童有滴剂和口服液2种剂型。
1岁之前的婴儿,最好用滴剂,滴剂的用量则要根据体重选择,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岁患儿,可服用口服液类的退热药。年龄再大的患儿可用片剂,例如像饼干一样的水果味咀嚼片,患儿不会拒绝服用。
此外,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退热药,对患儿刺激性和不良反应较大,吲哚美辛(消炎痛)类药对胃部刺激较大,均不建议使用。
用药过程中,注意不能同时服用多种退热药。
另外,由于小儿高热从体表丢失的水分增加,需要多给患儿饮水,或者口服补液盐等补液,以免造成患儿脱水。
2、不建议患儿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抗生素(通常指的是抗菌素)可以杀灭细菌,但用抗生素预防疱疹性咽峡炎是没有道理的。因为担心合并细菌感染而预防性使用抗菌素的做法也是不推荐的。
人体内有一类菌群是正常细菌,他们到处都有,包括口腔、耳内、鼻腔、肠道等,人体和正常菌群是共存的。如果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导致整个菌群紊乱,可能发生抗生素相关的腹泻,或继发霉菌感染。部分小儿鹅口疮患者,就是因为抗生素的应用导致了菌群失衡,使霉菌得以滋生。
3、合并细菌感染时可适当应用抗生素一般疱疹性咽峡炎是由病毒感染导致的,但是个别患儿有时候会合并细菌感染,如果白细胞很高,包括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均高,这时候应该在医生指导下适当使用抗菌药物。
护理家长如何护理患儿的口腔?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的口腔护理很重要,特别是对疱疹破溃的患儿,因为一般疱疹破溃后是患儿最难受的时期,这个时期痛得厉害,吃东西也痛。
口腔护理其实很简单,就是喝水。要鼓励患儿多喝凉水、淡盐水,少量、多次喝,温度稍低的水可减轻口腔不适,最关键的是可以把创面的细菌、分泌物冲刷掉一些,尽可能地保持口腔的清洁,这样有利于病情的好转。年龄较大的患儿可以用漱口液帮助清洁口腔。
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染期有多长?从潜伏期开始,一直到完全恢复都是传染期。
值得注意的是,症状消失并不代表完全恢复,疱疹性咽峡炎症状消失后1周内仍有传染性,因此建议托幼机构应隔离患儿>2周。
别害怕,做好预防能“亲亲”从医学角度严格来讲,通过飞沫传染的疾病,除了亲吻,近距离打喷嚏也是传播途径之一,因此疱疹性咽峡炎由大人的亲吻传给孩子的说法有可能会发生,但这也是非常少见的个例。
所以,健康的成人其实也没必要对亲孩子这个举动过于紧张,只要做好预防,大人小孩都勤洗手,保证室内通风,也就不必要过度纠结恐慌是不是可以亲孩子了。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