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最近几天,朋友圈里一则“近期都不要亲吻孩子”的消息引发了父母们 “近期都不要亲吻孩子,新的一轮病毒感染来了,疱疹性咽峡炎,医生警告家人,不要轻吻孩子,孩子抵抗力太低,这次病毒是大人通过亲吻,唾液飞沫传染的……”最近几天,这样一条消息在朋友圈里传播开来,一些家长焦虑起来,亲吻也能令孩子染病?
就此,新民晚报新民网记者今天采访了儿科医生和疾控专家。专家表示,近期上海已进入疱疹性咽峡炎高发期,就诊患儿增多,但与往年同期差不多。疱疹性咽峡炎是较为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可通过飞沫、接触等传播。大人亲吻孩子可能传播,但家长在回家后做好个人卫生就能有效避免可能的传播,家长们不必过于担心。
亲吻可能传播做好防范也不怕
专家称: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都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但在临床上表现不同,发病部位也有所区别。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大多表现为急性发热、喉咙痛,早期伴有流涕症状,与普通感冒表现类似,但医生检查时能发现口腔咽峡部黏膜有米粒大小的疱疹或溃疡,手脚和臀部则没有疱疹。
对于发病,疾控专家表示,此病毒人群普遍易感,但多以隐性感染为主,主要的传播源是隐性感染者。据介绍,疱疹性咽峡炎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通过飞沫、接触等方式可传播。这也就意味着,大人亲吻孩子也可能传播。“尤其是小朋友抵抗力下降的时候,近距离接触就有传播的可能。”不过,疾控专家和医生也都指出,家长们不必过分忧虑,回家后家长做好个人卫生,比如换掉外衣裤、洗手、漱口等,就能有效避免可能的传播。
“一般来说,每年冬春季节过后,疱疹性咽峡炎会逐渐呈现增长趋势,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也有部分是学龄儿童。”医生表示,天气炎热,室内空气流通不畅,细菌和病毒大量繁殖,进入小儿呼吸道从而发病。
病情大多较轻七天内症状逐渐消失
如何预防疱疹性咽峡炎,专家也给出建议,勤洗手,少到公共场所,室内多通风;加强锻炼,补充营养,适量摄入维生素C,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尽量远离感染源,切断感染途径。对于已经感染的儿童,要尽量减少外出,不要去幼儿园,以免传染给他人。如发现孩子有头痛、休克等症状,医院就诊。
医生也特别指出,与手足口病有一定比例会转成重症不同,疱疹性咽峡炎的病程为三四天,大多数人在患病七天内症状会逐渐消失,家长不必过于担忧。患儿可服用清热解毒药品,还可以利用超声雾化吸入类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另外,患儿多因咽部疼痛,出现吞咽困难,可多吃些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比如牛奶、米粥、果汁等,还可多吃些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
(本文来源于新民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喜欢请点赞,爱就转发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