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
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颊炎。
主要传播途径
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
流行季节
夏秋季为高发季节
易感人群
1-7岁
临床特点
以发热、咽痛、咽峡部黏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为主要表现。
疾病特征
自限性疾病
病程时间
4-6日、重症者可至两周。
手足口病是疱疹性
咽峡炎的孪生兄弟
(图片来源于:《冀连梅儿童安全用药手册》)
治疗
疱疹性咽峡炎为自限性疾病,目前没有具体的治疗方法,只能等待自愈,同时帮助孩子缓解不适症状。
降温处理
≥3个月,使用的退烧药(对乙酰氨基酚)
≥6个月,使用退烧药(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
注:通常情况下,腋温超过38.5可考虑使用退烧药,但如果孩子状态良好,可以不急于退烧。如果孩子精神状态不佳,即使体温没到38.5,也可考虑使用退烧药(来源于:《冀连梅儿童安全用药手册》)
警惕孩子脱水
口腔护理:容易形成溃疡,流质、偏凉的食物,以免刺激溃疡造成疼痛。
日常护理:出现呕吐和脱水症状,使用口服补液盐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来源于:《冀连梅儿童安全用药手册》)
温馨
提示
应密切观测患儿的精神状态、有无肢体抖动、易惊、皮肤温度以及呼吸、心率、血压等,一旦出现危重信号,需及时就诊或复诊。
预防方法
疱疹性咽峡炎大多由柯萨奇病毒引起,传播途径多,即使得过一次也无法终身免疫。
勤洗手
消毒
低龄孩子的奶瓶、奶嘴要煮沸30分钟,其他餐具及时高温消毒并分开放置。
大龄孩子的餐具、物品、衣物、床单、被罩等要用70c以上的热水浸泡30分钟。
被患病孩子的呕吐物或大便污染的地面要及时清洁消毒。
隔离
避免去公共场所,在疾病痊愈一周后再去幼儿园。(来源于:《冀连梅儿童安全用药手册》)
夏季传染病高发期
老师和家长要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一起护航孩子成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