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常见的传染病主要常见的就是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手足口病、轮状病毒,还有肠炎,因为根据季节的不同,一般手足口病好发于5-8月份,猩红热常好发于冬春季节,轮状病毒多见于秋季,水痘和流行性腮腺炎四季都可以散发,冬春季多见。在幼儿园里传染病高发季节,最主要是避免接触传染源,如果宝宝有传染病,尽量不要去上幼儿园了,同时要注意不要受凉,要多喝水,注意保暖和手的卫生。
一、诺如病毒的临床表现诺如病毒感染性强,以肠道传播为主,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常在社区、学校、餐馆、医院、托儿所、孤老院及军队等处引起集体暴发。疾控专家称,病程为自限性,一般2~3天即可恢复。 感染者粪便和呕吐物中可以发现诺如病毒,可以通过几种方式感染诺如病毒:1、食用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或饮用诺如病毒污染的饮料;因为病毒很小,而且摄入不到个病毒就能使人发病。接触诺如病毒污染的物体或表面,然后手接触到口。2、直接接触感染者,如照顾病人、与病人共餐或使用相同的餐具也可引起传播。直接接触到感染者(如照顾病人,与病人同餐或使用相同的餐具)。3、食物可以被污染的手、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物体表面直接污染,或者通过附近呕吐物细小飞沫污染。尽管病毒在人体外很难繁殖,但是一旦存在食品或水中,就能引起疾病。4、有些食品在送至饭店或商店前可能被污染。一些爆发是由于食用从污染的水中捕获的牡蛎。其它产品如色拉和冰冻水果也可能在来源地被污染。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由“诺如病毒”引发,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症状多表现为呕吐、腹泻。潜伏期多在24~48h,最短12h,最长72h。感染者发病突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者腹泻为多,24h内腹泻4~8次,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无黏液脓血。大便常规镜检WBC15,未见RBC。原发感染患者的呕吐症状明显多于续发感染者,有些感染者仅表现出呕吐症状。此外,也可见头痛、寒颤和肌肉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症状。
二、轮状病毒的临床表现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其主要感染小肠上皮细胞,从而造成细胞损伤,引起腹泻。轮状病毒每年在夏秋冬季流行,感染途径为粪-口途径,临床表现为急性胃肠炎,呈渗透性腹泻病,病程一般为6-7天,发热持续1-2天,呕吐2~3天,腹泻5天,严重出现脱水症状轮状病毒感染从无症状、轻微发病到严重发病,严重时发生致命性胃肠炎、脱水及电解质平衡失调。轮状病毒胃肠炎的症状包括发烧、呕吐、腹痛以及无血色水样腹泻,症状可持续3~9天。
轮状病毒肠胃炎是一种从温和到严重的疾病,有一些表征像是呕吐,水状腹泻,以及低程度的发热。当儿童受到这类病毒感染时,在症状发生前大约会有两天的潜伏期(incubationperiod)。症状通常是从呕吐开始,接着是四到八天的大量腹泻。轮状病毒感染较容易造成脱水的细菌性病原体还要更常引起脱水的现象,也因此,脱水成为轮状病毒感染的最常见的死因。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对症治疗。
三、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
急性起病,发热、口痛、厌食、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位于舌、颊黏膜及硬额等处为多,也可波及软腭,牙龈、扁桃体和咽部。手、足、臀部、臂部、腿部出现斑丘疹,后转为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手足部较多,掌背面均有。皮疹数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消退后不留痕迹,无色素沉着。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
本病如无并发症,预后一般良好,多在一周内痊愈。主要为对症治疗。
(1)首先隔离患儿,接触者应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2)对症治疗,做好口腔护理。
(3)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要舒适、柔软,经常更换。
(4)剪短宝宝的指甲,必要时包裹宝宝双手,防止抓破皮疹
(5)臀部有皮疹的宝宝,应随时清理其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
(6)可服用抗病毒药物及清热解毒中草药,补充维生素B、C等。
金海湾幼儿园全体教职工愿为幼儿的每日健康保驾护航!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