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疾病症状
疾病检查
疾病诊断
疾病治疗
疾病预防
疾病保健

宝宝出现哭闹流口水咽痛疼不爱吃饭等

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示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大多数由柯萨奇A组病毒引起。传染性强,容易在幼托机构爆发流行,应该及时注意隔离。

1.疱疹性咽峡炎传染性很强,全年均可发生,呈散发或流行。流行期多为夏秋季节,本地区每年5月发病,6~7月达高峰,秋末逐渐减少。

2.此病在幼托机构、早教机构、社区等易感人群较为集中的场所,常常容易爆发流行,因此,一旦发现病例应及时隔离。

3.起病急骤,临床表现为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等。口腔粘膜可见数个灰白色的疱疹,周围有红晕,主要发生在口腔后部。

4.以对症治疗为主,如果没有继发细菌感染,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5.大多数患儿病情较轻,康复较快,大多1~2周自愈。

6.家庭护理重点是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清淡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做好口腔、皮肤护理,注意观察病情发展。

7.多种措施可以预防疱疹性咽峡炎的发生和传播,如加强隔离、勤洗手、多通风、避免去人群聚集的场所。

疱疹性咽峡炎症状

1.咽痛、流涎:小婴儿主要表现表现为哭闹、流口水、不爱吃饭,大点的宝宝会说嗓子疼。检查时可以看到咽部充血,散在灰白色疱疹,疱疹周围有红晕,破溃后会形成溃疡。

2.发热:忽然发热,一般为低热或者中度发热,严重者可高达40℃以上,甚至出现惊厥。大多数发热持续2~4天。

3.头疼,腹痛、严重者出现呕吐。

4.食欲不佳、肌肉疼痛、疲乏无力。

病情进展情况

1.潜伏期:3~5天,患者无任何症状,但体内病毒大量复制。

2.前驱期:1~2天,突发高烧38~40℃,可伴有咽红,食欲不好等症状。

3.水疱期:2~3天,除高烧外,孩子上颚粘膜出现水疱。

4.溃疡期:低烧或退烧,是宝宝最痛苦的时期,因溃疡、疼痛出现流口水,拒食等症状。

疱疹性咽峡炎的全身症状和咽部体征,一般4~6天就能自愈。绝大部分恢复好,不会留下后遗症,偶尔会并发腮腺炎。

儿童呼吸道粘膜柔嫩,如果没有及时诊治,有可能出现病情加重或者并发症(如脑炎、心肌炎、肺炎等)。EV71病毒感染的严重病例有可能会进一步发展为神经源性肺水肿,出现呼吸循环衰竭。

易感人群

不同年龄组的人群都可感染该病,但常见于低年龄组儿童,1~7岁多见,特别常见于5岁以下儿童,因为这一年龄段的儿童免疫功能发育尚不成熟。

传染源与传播途径

传染源:患病的宝宝和隐性感染者,都是该病的传染源。其中,流行期轻症患儿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经粪—口传播。粪便带病毒时间长、量多,传染性更强。污染的手也是传播媒介,尤其在儿童之间。

人与人之间,可通过接触患者的口鼻分泌物、口腔疱疹液,或者被分泌物、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和物品等传播。

应该如何治疗?

疱疹性咽峡炎属于肠道病毒感染,对于肠道病毒,目前缺乏有效特定的抗病毒药物,一般采取对症治疗即可。没有继发细菌感染,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对于不能进食的患儿,可给予营养支持治疗。

具体措施包括:

注意休息:有助于提高宝宝免疫力、恢复体力。同时居家隔离,至少2周后才能上学或与其他小朋友接触。注意体温变化:发热患儿高热惊厥发生率高,因此,应及时给予退热药物治疗。当体温≥38.5℃时,或者患儿伴有明显发热不适时,可以口服对乙酰氨基酚后布洛芬退热。

咽喉疼痛时,可给予开喉剑喷雾剂。

饮食要柔软、清淡,以流食、半流食为主,温度不宜高,注意保证营养。

补充足够的液体,凉一些的食物可以减少刺激,如果孩子拒食,可以吃一些酸奶。

注意观察体征:如出现尿少、唇干、烦躁不安等脱水表现,及呼吸急促,烦躁、神志不清等,可能并发脑炎或心肌炎,要及时就诊。

应该如何预防

1.加强隔离:确诊患儿应居家隔离,减少不必要的外出,不能上学,待体温正常、疱疹消退后再隔离一周。

2.注意手卫生:勤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檫手,家长接触患儿前后,更换尿布前后,都应肥皂水洗手。

3.多通风。

4.疾病流行期间避免到人群聚集地,少串门,不串门。

5.加强消毒:患儿的玩具、奶具、碗筷等,都应彻底消毒。

6.疫苗接种。

供稿:儿科王妍燕音频:儿科

编辑/审核:钢小医

-声明-

本文综合网络信息整理而成,仅供健康分享,不作商业用途,如有侵权烦请留言告知,我们会立即删除。

如果宝宝出现哭闹、流口水、不爱吃饭、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等症状请及时就医,请儿科姚海贵主任(手机

转载请注明:http://www.qdnhi.com/jbzl/119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