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疾病症状
疾病检查
疾病诊断
疾病治疗
疾病预防
疾病保健

预防传染病健康伴我行大自然幼儿园秋

点击蓝字获取更多精彩信息

进入秋季,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为了加强全园幼儿传染病的防范意识,提高预防知识水平,大自然幼儿园每个班级都开展了《秋季预防传染病》的课程。

秋季常见传染病预防小知识

感冒

流行性感冒:

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传染源为患者和病毒携带者。在发病前的最初三天,传染性最强,病毒随打喷嚏、咳嗽或说话喷出的飞沫传播。

主要表现:起病急、高热、畏寒、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全身乏力、鼻塞、咽痛和干咳,少数患者可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普通性感冒:

主要表现:咽喉痛、鼻塞和流鼻涕、流眼泪、打喷嚏、轻度发热、头痛和咽痛,很少出现发高热和全身酸痛的症状,发病周期短。

防治措施:

1、要注意随温度变化选择增减衣物,注意保暖;

2、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3、让幼儿多饮水、多吃水果,适当补充维生素C;

4、注意通风,居家和教室每天开窗通风至少半小时到一个小时;

5、尽量避免幼儿出入公共场所;

6、出门戴口罩,注意幼儿个人卫生,尤其勤洗手。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

主要表现:患儿有轻微的发烧,口腔内部出现水泡,有时会伴有疼痛感,形成口腔的浅表溃疡。病后1-2天,患者的手脚上会出现水泡(多见于患者手指、手心和脚心的皮肤表面),但不痒不痛。部分患儿可有咽喉疼痛、不适、流涕、鼻塞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精神萎靡、嗜睡、烦躁不安、手足抖动、头痛、呕吐。重症患者需引起重视,医院救治。

防治措施:

1、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

2、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定期进行消毒。

3、给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不喝生水、不吃生食。

4、避免和患有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的患儿密切接触。

5、做好免疫接种。

疱疹性咽炎

疱疹性咽峡炎常病发于夏秋两季节,常常还会多次反复病发,会因多种不同类型的病毒引起,它的疾病潜伏期在3到10天左右。

主要表现:以高热开始,温度时常会烧到30到41℃,并且伴有咽喉疼痛、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如果是婴幼儿患有疱疹性咽峡炎,还会伴有呕吐、厌食、高热惊厥等严重症状,在24小时内会持续发展成水疱和溃疡。

防治措施

1、避免病毒传播:避免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合,外出佩戴口罩

2、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患者衣服和个人用品需要进行特殊消毒,尽量保持家中空气的流通,不要接触粉尘物体。

3、注意饮食:在病毒高发季节,我们应该注意饮食清淡,最好多吃一些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增加抵抗力。多喝点白开水,促进帮助代谢,少吃容易上火的食物,防止出现肠胃不适感。

幼儿园秋季保健工作

针对秋季传染病高发,幼儿园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做好各项班级日常卫生消毒工作,以防止幼儿传染病的流行。

1、做好晨午检工作

晨检时检查幼儿有无发烧、口腔溃疡、疱疹、皮肤有无皮疹或者手、足有无水泡、发热、腹泻等症状情况。

午检老师做好孩子体温检测,观察孩子的精神状况,对精神状况不佳的幼儿进行密切地观察,尤其午睡期间,更要加强巡视,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2、开展秋季传染病预防知识教育

各班开展秋季传染病预防知识教育,教师就手足口病、诺如病毒、流感等秋季常见传染病的特征、预防方面,对幼儿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让孩子们更多地了解了秋季传染病防治的正确方法。

5、勤洗手,注意卫生

做好卫生保健工作,不仅是幼儿园的事情,家长也应该配合以下几点注意事项。

1、学习有关传染病的相关预防知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2、积极配合班级教师做好传染病的管理工作,做好幼儿的个人卫生;

3、对孩子进行健康教育,按照季节变化及时给幼儿增减衣物;

4、传染病流行期间不带孩子到人口聚集的场所和空气污浊的场所游;

5、家长应坚持上学前和回家后给孩子测体温、自查,发现异常(如:发烧、皮疹或者手、足有水泡、腹泻等症状)及时送医治疗,并如实向老师请假报告;

6、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和锻炼习惯,合理搭配孩子膳食,少吃零食;

7、加强家园沟通,及时与教师交流孩子的健康状况。

8、及时带孩子按预防接种计划完成疫苗接种,防控传染病,疫苗接种很有效。

秋冬季疾病多发,又逢疫情常态化防控,让我们家园齐携手,共同做好预防工作,确保孩子健康成长。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qdnhi.com/jbzl/113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