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是手足口病多发季
尤其是对儿童而言
家长朋友们想好什么应对方法了吗
别担心
给大家科普一下吧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主要致病血清型包括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CV)A组4~7、9、10、16型和B组1~3、5型,埃可病毒(Echovirus)的部分血清型和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A71,EV-A71)等,其中以CV-A16和EV-A71最为常见,重症及死亡病例多由EV-A71所致。近年部分地区CV-A6、CV-A10有增多趋势。肠道病毒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力。
患儿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手足口病隐性感染率高。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可通过感染者的粪便、咽喉分泌物、唾液和疱疹液等广泛传播。
特别提醒
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
手足口病的症状
手足口病的症状以手足肌肤、口咽部发生疱疹为特征。根据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将手足口病分为五期:
第1期(出疹期):主要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个别病例可无皮疹。典型皮疹表现为斑丘疹、丘疹、疱疹。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疹内液体较少,不疼不痒,皮疹恢复时不结痂、不留疤。不典型皮疹通常小、厚、硬、少,有时可见瘀点、瘀斑。某些型别肠道病毒如CV-A6和CV-A10所致皮损严重,皮疹可表现为大疱样改变,伴疼痛及痒感,且不限于手、足、口部位。此期属于手足口病普通型,绝大多数在此期痊愈。
第2期(神经系统受累期):少数病例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多发生在病程1~5天内,表现为精神差、嗜睡、吸吮无力、易惊、头痛、呕吐、烦躁、肢体抖动、肌无力、颈项强直等。此期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重型,大多数可痊愈。
第3期(心肺功能衰竭前期):多发生在病程5天内,表现为心率和呼吸增快、出冷汗、四肢末梢发凉、皮肤发花、血压升高。此期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危重型。及时识别并正确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第4期(心肺功能衰竭期):可在第3期的基础上迅速进入该期。临床表现为心动过速(个别患儿心动过缓)、呼吸急促、口唇紫绀、咳粉红色泡沫痰或血性液体、血压降低或休克。亦有病例以严重脑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临床可见抽搐、严重意识障碍等。此期属于手足口病重症危重型,病死率较高。
第5期(恢复期):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神经系统受累症状和心肺功能逐渐恢复,少数可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
若发现宝宝手/足/口有皮疹,伴或不伴发热,医院就诊明确是否为手足口病,大部分普通型患儿症状轻微,居家隔离,对症处理后可痊愈。
宝宝如果出现精神差、嗜睡、吸吮无力、易惊、头痛、呕吐、烦躁、肢体抖动、甚至伴有抽搐时需警惕往重症方向走,需紧急就医,及时规范治疗。
手足口病的传播方式
密切接触是手足口病重要的传播方式,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还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亦可感染。
如何护理手足口病患儿
1、病初的时候主要以流质食物为主,可以少食多餐,维持身体所需要的营养,因为小孩子口腔溃疡比较严重可能进食的时候会出现疼痛的情况,所以可以通过吸管来吸食,减少与口腔黏膜接触。
2、烧退的阶段,饮食可以变成泥状为主,可以将一些蔬菜或者水果,比较有营养的食品做成泥状食品,给小孩子提供足够的热量和维生素。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1)一般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勤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儿童玩具和常接触到的物品应当定期进行清洁消毒。避免儿童与患手足口病儿童密切接触。
(2)接种疫苗
EV-A71型灭活疫苗可用于6月龄~5岁儿童预防EV-A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基础免疫程序为2剂次,间隔1个月,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
这些预防手足口病的小Tip
你都学会了吗
防范秋冬季手足口病
从身边小事做起
爱护卫生是第一步
温馨提示
春季学期学位开始优惠预报名啦!
早报享受更多优惠!
即日起—年1月15日前
详情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