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手足口病
每到开学季,都是手足口病高发期,进入9月,早晚气温变化大,很容易感染各种疾病,手足口病首当其冲。如何让孩子们健康度过新学期,成为很多家长朋友最关心的问题,请各位家长认真阅读以下内容,与学校共同守护孩子们的健康!1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它的特征表现为口腔黏膜疹和手足(也可能是其他部位)斑疹、斑丘疹或水疱。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最为常见,多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以及接触传播的。2
手足口病有哪些症状
手足口病多发于儿童,会交叉感染。手足口病起病一般较急,患儿常有发热体温38℃~40℃,热程多为4-7天,病初部分患儿多伴有流涕、咽痛、厌食、呕吐腹泻等症状,病后不久在患儿手足远端部位如手指手掌足趾以及口腔出现红色小丘疹并迅速转为小疱疹。一旦发病医院看病接受医生的诊疗指导。手足口病发生后一般症状较轻,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3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
1.人群密切接触传播。通过被病毒污染的手巾、毛巾、手绢等物品,或者患病者接触过的公共健身器械等。(体表传播)
2.患者喉咙分泌物(飞沫)传播。(呼吸道传播)
3.饮用或食用被患病者污染过的水和食物。(饮食传播)
4.带有病毒的苍蝇叮爬过的食物。
5.直接接触患者。
4
手足口病
与疱疹性咽峡炎有什么区别?
说到手足口病,就不可避免地说到疱疹性咽峡炎,因为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几乎是相同种类病毒感染引起的,症状相似度很高,很像孪生兄弟。
很多时候家长以为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到医院检查后,却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
不过,两种病还是有一些细微的区别的。
(图片来自冀连梅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