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到了,很多妈妈会发现宝宝有些厌食,睡觉流口水并伴着突然的高烧。大多数妈妈都会以为孩子是普通的感冒,吃了感冒药后却仍不见好转,这个时候妈妈们就要注意了,宝宝很有可能患上了疱疹性咽峡炎。这种疾病可能听上去有些陌生,却是夏季儿童常见病。
症状1多见于3~10岁儿童,好发于夏秋季。同一患者可多次发生由不同型别病毒引起。潜伏期3~10天。多以突发高热开始,24~48h可达高峰,升至39~41℃,伴头痛、咽部不适、肌痛等,婴幼儿常有呕吐、拒食,甚而发生高热惊厥;
症状2稍大年纪的儿童及成人常见严重的咽痛、吞咽困难、四肢肌痛、厌食乏力等。持续4~5天后,咽部出现灰色小丘疹,24h内发展为水疱和溃疡,其周围绕以1~5mm的红晕为特征性的病变。
症状3皮损常现于扁桃体前柱、软腭区缘和腭垂。经1~5天溃疡愈合,一般3天内退热,症状消失。本病预后良好。
病因1.本病病原体种类很多,以柯萨奇A组病毒(1~6、8、10、22)、疱疹病毒、EB病毒较多见,偶尔也有其他肠道病毒所引起。当劳累过度,过敏体质,气温突变、身体受凉或某些物理、化学因素等刺激,使身体免疫能力低下,易患此病。2.呼吸道屏障功能不足,呼吸道黏膜柔嫩,呼吸道分泌抵抗细菌、病毒的免疫物质不足,呼吸道上的这种纤毛活动比较微弱,“自洁”功能差。与手足口病的区别虽然同属于肠道病毒感染,发病和传播途径都相似,在口腔的症状表现也基本相同,但手足口病有典型的散发在手掌、足底和肛周的粟粒样斑丘疹。预防措施治疗1.原发病治疗。2.局部治疗(1)采用复方硼砂溶液、生理盐水或3%过氧化氢含漱;病变部位喷涂开喉剑喷雾剂等中成药,能促进溃疡面的愈合。(2)注意休息,多饮开水,多吃新鲜蔬菜及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以增强身体抵抗力。3.中医小儿推拿护理:根据辩证多采用宣肺解表、清热解毒等治疗原则,选用清脾经、清胃经、清天河水等小儿推拿穴位,达到扶正祛邪、标本同治的目的。医生会怎么做?
1、医生一般会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对于病情比较严重、发高烧的宝宝,会根据病情化验后再进行静脉点滴炎琥宁、清开灵注射液。同时,还会使用雾化超声吸入中药双黄连等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病情稍轻的宝宝可服用抗病毒药物以及退烧药。
2、如果看的中医,医生会选择一些清热解毒、利咽的药物。例如板蓝根冲剂,汤药常用的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竹叶、薄荷、生石膏、生地等清热解毒的药物。
在家如何及时护理?
1、多饮水,宜清淡、可口、易消化、有营养的食物为主,如面汤、稀饭、果汁、牛奶。饮食应少量多次,避免过咸、过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2、多休息,尽量限制宝宝的活动,不要过度疲劳。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卫生,每日可选择淡盐水漱口。
3、注意要勤洗手,尤其是在饭前便后,建议用流动的水并且使用洗手液或者肥皂,过后要用洁净的毛巾擦手。
如何避免病菌传播?
1、患儿应尽量待在家中,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尤其是在宝宝发病的第一周内,传染性是最强的。
2、多通风,可每天定时打开窗户,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清新,保持室内温度和湿度适宜。
3、同一室内的人数不要太多,尽量避免吸烟,避免空气混浊,患儿再次感染。
4、除以生病的宝宝以外,家长也应当尽量少串门,因为家长也可能会成为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播媒介。
夏季是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季节,目前没有疫苗,很容易会在小朋友之间传播,所以宝宝如果有以上描述的症状时,家长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医院找专业医师就诊,避免其他并发症的出现。
胞疹性咽峡炎防治告家长书
01若无并发症,大多数患儿能在7-10天内治愈,请家长们保持冷静别惊慌。
02若幼儿出现并发症或病症严重请及时就医,并且第一时间在确诊后告知老师
03请家长们做好预防工作,避免带孩子去人多的公共场合、保持室内外卫生清洁、对孩子的用品勤消毒。
04请家长们配合和幼儿园工作,对孩子进行健康教育,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
05如若产生疑似病症,请不要坚持来上幼儿园,避免疾病进一步传染。应及时护理或前往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