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疾病症状
疾病检查
疾病诊断
疾病治疗
疾病预防
疾病保健

针灸治疗带状疱疹有较好疗效

带状疱疹是因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致。如若失治或误治,可遗留神经疼痛,持续长达数月。带状疱疹的发病机制目前仍未明确,普遍认为是由潜伏于脊髓神经节中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激活和感染引起。

发病的主要环节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潜伏、被激活及发病后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发病的诱因主要包括高龄、女性、免疫力低下等。部分患者会有并发症或后遗症,主要累及眼部、耳部、神经系统。眼部并发症为眼部水疱、严重者失明、脑炎甚至死亡,耳部并发症主要是Ramsey-Hunt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一侧耳部剧痛,耳部疱疹,可出现同侧周围性面瘫,伴有听力和平衡障碍等。),神经系统并发症主要包括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脑膜炎等。

文献记载

带状疱疹在古典医籍中有大量的记载,因其好发于腰部,故有“蛇串疮”、“蜘蛛疮”、“缠腰火丹”、“火带疮”等病名。历代医家对带状疱疹的病因病机也有不同的见解,如明代陈实功在《外科正宗》提出带状疱疹是由心火妄动,三焦风热侵袭所引起。心肝之火所引起的带状疱疹,色红,发热,呈片状,瘙痒为主;脾肺湿热引起的带状疱疹,色多黄白,大小不等,破溃流水,疼痛为主。《外科证治全书》则认为本病好发于腰肋部,与肝胆密切相关,属肝胆湿热证。本病大多数是由于风湿热毒邪侵袭人体而致。而另一方面《灵枢·百病始生》提出“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由此可见,人体正气亏虚是带状疱疹发生的内因。带状疱疹前驱期似温病“伏邪”,人体正气亏虚,复感风湿热毒邪气侵袭,诱发伏邪发病。

分期

根据带状疱疹的病因病机,现代中医学将带状疱疹分为三期,即前驱期、急性期、后遗神经痛期,其中急性期又分为疱疹期、疱疹后期。前驱期是指皮损出现前2~18天,常出现发热、疼痛等前驱症状。此期是因湿热毒侵袭,经络不通,不通则痛,但肌肤尚未被灼伤、酿腐成脓。疱疹期持续1~2周,常出现皮损部位灼痛及集簇性疱疹。此期是因湿热毒壅盛,气血瘀滞。疱疹后期持续2~4周,疱疹消退,遗留皮损部位疼痛及暂时性的红斑或者色素沉着。此期是因湿热毒日久,正虚阴伤,气滞血瘀。后遗神经痛期是指带状疱疹皮损痊愈后持续数月的疼痛症状,临床变现为固定不移的刺痛。此期是因疱疹余毒痹阻经脉,气滞血瘀,不通则痛。

1 辨病治疗

带状疱疹的主要病机是湿热毒邪侵犯人体,与气血搏结,阻滞经络脏腑,故治疗原则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祛湿止痛为原则。部分医家针刺结合刺络放血治疗带状,针刺时根据不同的发病部位选穴,刺络放血的区域主要在“龙眼”及“龙头”“龙尾”区域,治愈率92.52%。部分医家于疱疹集簇处行火针及拔罐治疗带状疱疹,效果优于单用西医治疗。有的医家在疱疹起止两端及中间进行毫火针针刺及实按灸法治疗带状疱疹,总有效率96.3%。有的医家用浮针手法围刺联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总有效率%。

2 分期治疗

带状疱疹的前驱期因无典型带状分布的成簇疱疹,所以极易被误诊从而延误治疗。因此在临床上,对于带状疱疹的治疗通常会针对急性期及后遗神经痛期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部分医家在药物基础上加针刺治疗急性带状疱疹,与单用药物治疗相比,结果针刺能够增强疗效的同时促进皮疹的愈合。有的医家用灸法治疗急性带状疱疹在提高患者的自身免疫力同时抑制神经病毒活动,治愈率84.0%。部分医家用灯芯灸急性带状疱疹,施灸部位在带状疱疹“蛇头”“蛇尾”,结果疼痛缓解,皮损明显改善,降低了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愈显率86.7%。有的医家用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总有效率90.0%。部分医家用毫火针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4,总有效率97.5%。有的医家用刺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愈显率94.29%。

对于带状疱疹急性期和后遗神经痛期,部分医家采用联合治疗,如电针联合火针、电针联合刺络拔罐、体针联合灸法等。不同的针灸疗法可能影响不同的效应物质,导致多种针灸疗法叠加运用时所产生的效应可能是协同也可能是互相抵消,因此应慎用叠加不同的针灸疗法。

现代医家治疗带状疱疹时,以脏腑和经络理论为基础,辨病取穴,分期论治,选穴时注重病位、病机、临床特征,施术方法多种多样,如针刺、火针、电针、艾灸、刺络拔罐、耳针等。部分医家将不同的针灸治疗方法叠加以期加强治疗效果,虽然多种疗法的叠加运用缺乏临床研究的支持,但针灸治疗带状疱疹确实有较好效果。

文案:佟常青

参考文献:

针灸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研究进展何丽,曹星星,穆艳云实用中医药杂志年5月第35卷5期(总第期)



转载请注明:http://www.qdnhi.com/jbzl/10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