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疾病症状
疾病检查
疾病诊断
疾病治疗
疾病预防
疾病保健

猪增生性回肠炎的治疗

猪增生性回肠炎又称坏死性肠炎、增生性肠病、增生性出血性肠病、猪肠腺瘤等,病原为细胞内劳森菌,是革兰氏阴性菌(用药需有针对性)。该菌主要感染6-20周龄的生长育成猪,偶见保育猪和成年公、母猪,侵害其回肠黏膜,使回肠内层黏膜增厚。

猪增生性回肠炎症状

该病常见慢性型,病猪精神低迷,食欲下降,消瘦,被毛粗乱,间歇性下痢,粪便变软、变稀或呈糊状或水样,有时混有血液或坏死组织碎片,皮肤苍白,轻者一个月后可康复,重者成僵猪。有的急性发病猪会突然拉血色水样粪便,后转为黑色柏油样稀粪,继而皮肤苍白,有的会突然死亡。

剖检病猪主见小肠末端50厘米和结肠螺旋的上三分之一处肠壁增厚,呈分枝状皱褶,表面湿润而有黏液,肠管变粗,浆膜下和肠系膜水肿。

猪增生性回肠炎治疗失败的原因

1.诊断错误,常被误诊为猪痢疾,用乙酰甲喹治疗。

2.消毒不严格和消毒剂选择不合理,因为细胞内劳森菌对一般的消毒剂有抵抗力,但对季铵盐和含碘消毒剂敏感。

3.药物使用不当,该菌属革兰氏阴性菌,若选用对革兰氏阳性菌敏感的窄谱药物如青霉素,或选用耐药性较强的药物,效果均甚微,同时因病猪采食量下降,用药量未考虑足够,也影响治疗。

4.治疗时间过迟,发病后期肠黏膜已严重损伤,再治疗效果亦不理想。

5.治疗时只顾杀细菌,无考虑辅助治疗方案。

6.只治疗有症状猪,不兼顾潜在感染猪。

影响猪增生性回肠炎用药的因素有哪些?

1、猪增生性回肠炎在温差较大、湿度较高、卫生条件差的猪场的猪易得,部分朋友治疗效果差的原因是未解决猪场卫生条件差这个根本原因。因此对该部分猪场建议减少冲栏次数以降低湿度,加强猪舍保温措施以降低早晚温差,同时注意加强环境卫生并定期消毒,如此再结合药物治疗方能达到良好效果。

2、引起增生性回肠炎的病原是细胞内劳森氏菌,其主要生长在肠粘膜细胞中,而加药7天为一个疗程的治疗方式无法完全杀灭寄生在细胞内的细菌,因此会出现停药后病情反复的问题。而持续给药14天可有效杀灭胞内寄生的细菌,方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3、并非单一回肠炎,同时发生其他腹泻病。该类猪群若只添加抗生素而不调节脾胃自然治疗效果不佳,针对此类猪群,最好是敏感抗生素配合调节脾胃的中药一起使用。

4、药物选择不敏感。选择原则依次是泰妙菌素--替米考星--泰乐菌素。

同一种药物在不同猪场治疗同一种疾病,出现不同的治疗效果,原因不在于疾病判断不对,不在于药物选择不对,而在于未找到效果不佳的根本原因。这个道理不仅适用于增生性回肠炎,同样适用于其他腹泻类疾病或呼吸道疾病。希望我的回复对你有所帮助。

赞赏

长按







































北京那家白癜风医院最好
白癜风治疗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qdnhi.com/jbzd/9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