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导读从幼儿园、医院等相关部门获悉,今年手足口病疫情没有去年严重,目前症状相对轻一些的疱疹性咽颊炎正处于高发期,医院接诊患儿明显增多。疱疹性咽颊炎和手足口病都是同一类病毒引起的这两种病目前都没有疫苗,孩子去年得过,今年也可能再得家长应做好预防措施。高发期中招的孩子多患儿1:3天前开始发烧,最高烧到39。6℃。开始能吃能喝精神也好,以为就是普通感冒。没想到昨天退烧后,孩子不吃不喝不停哭闹,拿手电筒一照,嘴巴里全是一颗一颗红色的小疱疹。患儿2:在一岁左右时就得过疱疹性咽颊炎,高烧近40度,在采取了物理降温和美林双管齐下仍不退烧的情况下,医院。当时是晚上0点左右,住院部的医生给宝宝量体温检查喉咙,确认为疱疹性咽颊炎,可以清楚看到宝宝的咽部有几个疱状红点患儿3:小孩前两天发烧、不肯吃东西。刚开始还以为是感冒了,后来发现孩子出现了呕吐,发烧也一度烧至39℃,医院来看了。医生检查发现,孩子咽部发红,长了不少小水泡,正是患上了疱疹性咽颊炎患儿4:幼儿园有一个小朋友得了疱疹性咽颊炎,没有及时隔离,孩子们在一起玩,很快就会被传染。与手足口病是表兄弟手足口病是法定传染病,如果幼儿园或学校有集体发病,常常会关闭班级或者整个幼儿园,所以家长对它了解越来越多;对疱疹性咽颊炎,就有些陌生了。医院确诊为手足口病的孩子,其实是疱疹性咽颊炎。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常见病,由于该病和手足口病在病原学上有关联之处,在临床表现上也有颇多相似点,在病原学上,柯萨奇病毒是导致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临床上,二者都会伴有发热,均可在口腔内见到疱疹或溃疡,尤其是在病程初期,两种疾病并不容易区分。疱疹性咽峡炎区别于手足口病的最明显临床症状,就是患儿手脚或臀部不出疹子,患儿一般是嗓子、口腔出现疱疹、进食困难,小婴儿甚至会拒食拒水且口水明显增多,重症患儿较少。疱疹性咽峡炎这种病毒来得快,一来就会发高烧,第二天嘴巴里就出疹子。不过,有些抵抗力好的孩子,也可能不发烧。年龄小的宝宝,如果出现拒食拒水,口水增多的现象,要留心,可以拿手电筒照一下,看看口腔黏膜光不光滑,有些孩子可以看到明显的小水泡,红红的,亮晶晶的水泡。手足口病除了嘴巴,掌心、脚板心和肛门周围也会出现透明小水泡。如果只是在口腔的上颚、颚弓和扁桃体两侧长水泡,多半是疱疹性咽颊炎如何确诊↑●潜伏期3~10天,多以突发高热开始,24~48h可达高峰,升至39~41℃,伴头痛、咽部不适、肌痛等。婴幼儿常有呕吐、拒食,甚而发生高热惊厥;年长儿童及成人常见严重的咽痛、吞咽困难、四肢肌痛、厌食乏力等。●持续4~5天后,咽部出现灰色小丘疹,24h内发展为水疱和溃疡,其周围绕以1~5mm的红晕,常现于软腭的后部、咽、扁桃体等处。●经1~5天溃疡愈合,一般3天内退热,症状消失。如何处理治疗↑
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可用淡盐水漱口,用10%硝酸银、2%金霉素甘油、1%甲紫涂于溃疡处或用咽喉灵丹,冰硼散等吹播咽部以减轻咽痛症状。
如持续发热,应给予抗菌药物治疗,如青霉素、庆大霉素进行治疗,以便控制继发性细菌感染。
疱疹性咽峡炎口腔疼痛明显,患儿大多都有拒食现象,应该注意给患儿补充营养,食物不宜过热,应该清淡一些,不油腻,并富有营养,进食困难时应尽快就医。
如症状未缓解或症状加重,应尽快就医。常用药品1西药↑阿昔洛韦片、利巴韦林气雾剂、利巴韦林片2中成药↑清喉咽合剂目前对于疱疹性咽颊炎没有特效治疗,主要还是对症治疗。在口服抗病毒合剂、口服液的同时,给孩子喝点清热解毒的中药,对缓解咽喉疼痛,康复病情有帮助。银翘散、玄麦甘桔汤、板兰根和鱼腥草都有清利咽喉的效果,平时可以用青果、胖大海泡水当茶喝。病后、愈后护理贴士↑●要多喝凉开水,凉水有镇痛作用,还能把创面冲刷干净,也可以给孩子喝鲜榨果汁。多吃新鲜蔬菜,多选择有营养、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食物,比如牛奶,蛋羹,肉末等等。●忌食刺激性食物,如酸,甜,辣,咸,热,硬等,避免刺激口腔破溃部位引起疼痛。●患儿用过的食具一定要进行沸水消毒处理,避免造成传染。●注意休息,加强锻炼,以增强身体抵抗力。由于疱疹性咽峡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因此一旦发现孩子患病,家长要及时带孩子就诊并注意与其他孩子隔离,以免造成疾病进一步传播,疱疹性咽峡炎可预防可治疗,家长不必恐慌。平时,应引导孩子养成勤洗手、吃熟食、喝净水等良好生活习惯,保持居室勤通风。同时,督促孩子加强锻炼,保持充足休息,以增强自身抵抗力。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治疗详情
银川白癜风专科医院第一家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qdnhi.com/jbzd/6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