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疾病症状
疾病检查
疾病诊断
疾病治疗
疾病预防
疾病保健

医生提醒疱疹性咽峡炎预防重于治疗

 近日,朋友圈一则“疱疹性咽峡炎大爆发,比手足口还严重”的消息,引起众多妈妈的紧张和担忧。医院了解到,该病好发于夏秋季(目前正值高发季),目前门诊量没有明显增长。医生提醒:疱疹性咽峡炎“预防重于治疗”。   医院门诊内科副主任医师陈锋表示,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童时期的多发病、常见病。传染性强、传播快,通过接触、飞沫传播,6个月—5岁的儿童普遍易感。宝宝大多表现为高热、咽痛,该病多发于每年春末夏初气温回升时。   疱疹性咽峡炎的潜伏期约2—4天,表现为发热、咽痛、流口水、拒食、呕吐、头痛、肌肉疼痛、腹痛,高热者可以引起惊厥。查体可以发现宝宝咽部充血,咽弓、悬雍垂、扁桃体有散在的灰白色疱疹,直径约1-2毫米,周围有红晕,2-3日后红晕扩大,疱疹不久会破溃,形成黄色溃疡。

根据疾控部门的统计,和去年同期相比,今年手足口病的发病人数大约有20%的增长,预计今年可能是个手足口病发病“大年”。每当经过一个手足口病高发的“大年”后,人群的免疫力则会普遍上升,第二年就可能会转入到发病的“小年”,相反,流行的“小年”之后则可能会在第二年或第三年再次迎来“大年”。按照这个规律推算,年手足口病的发病数可能比去年高,但可能和前年差不多,属于正常情况,大家不需要紧张。

由于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都由肠道病毒引起,属于同一类病毒,因此,最近疱疹性咽峡炎也比较高发,提醒家长要注意预防。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的区别

手足口病除了发热和口腔出现疱疹外,手心、脚心也会出现红色的皮疹。

  疱疹性咽峡炎,发病区域主要在嘴巴周围,以及嘴唇内、舌头等多部位的口腔黏膜上,出现针头大小的小疱疹,有的患儿还会伴有全身性的皮疹。皮疹颗粒不是小水疱,更像一个小红点。

临床上也有一开始孩子是疱疹性咽峡炎后来发展为手足口病的情况。现在他的病区里,80%住的都是这两种疾病的孩子。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嘴里的疱疹可能形成溃疡,导致孩子不肯吃饭,建议家长给孩子吃一些清凉的东西,孩子吃完后,最好用淡盐水漱口,防止细菌通过溃疡伤口进入身体。

“孩子出现高热不退或出现头疼、精神差、表情淡漠、肌阵挛、呕吐等情况,这些都是典型的手足口病症状。”赵主任说,手足口病要及时就诊,从往年全国的一些重症病例看,有的患儿起病很急,因为发病后未及时就诊,入院时病情已经危重了。医院,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并发脑炎的占30%左右;下肢神经肌肉受损的,占20%左右,此外还有肺炎、肺水肿、面瘫等。

如何辨别疱疹性咽峡炎的严重性

医院儿科医生总结了几条信息供参考:年龄小于4岁,发热超过3天,体温超过39℃,而且呈持续性高热,即使口服退热药也很难退热;头痛、呕吐、嗜睡、惊厥、肌阵挛;肌力减弱、气促,血压持续减低;血常规显示白细胞明显增高,血糖增高。

预防疱疹性咽峡炎要注意什么?

每年5月-7月是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的发病高峰,发病人群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尤其是在一些幼托机构,可能出现集中发病的情况。这主要与气候有关,气温上升,同时雨水多比较潮湿,湿、热的环境特别适合肠道病毒的生存和传播。一旦进入盛夏,进入高温天气,病毒也就自然消亡了。提醒这段时间家里要勤晾晒被褥、消毒玩具,要注意多洗手、多喝水、多通风,注意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流行期间避免到人群聚集的场所。

本文综合整理于:都市快报、西安早报、每日商报

新华教育

-









































河南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北京白癜风治疗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qdnhi.com/jbzd/1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