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正是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的流行季节,很多小宝贝都中招了。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有一定的传染性,患病后停课休息隔离是应该的,但谈到流行病就恐慌,其实不必如此,这正说明大多数家长对于这两个病缺乏正确的认识。
1.发病原因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引起,手足口病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引起。2.传播途径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传播途径相似主要是粪-口传播(所以洗手真的很重要),其次为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疱疹液及污染的物品传播,如接触患病的孩子或被病毒感染的玩具、餐具、食物然后摸眼睛、鼻子、嘴也会传播。感染后的第一周传染性最强,如果孩子在上幼儿园,确诊后应停课隔离。3.发病特征
(1)每年夏秋季流行,4-7月是发病高峰,10-12月是发病次高峰;
(2)5岁以下儿童最容易感染
免疫力越差,平时越容易生病的孩子越容易被感染,相对来说平时药吃太多,厌食挑食的孩子更容易被传染;6个月以内的婴儿很少出现,因为它们有来自母亲的抗体。
(3)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症状是突然发高烧、嗓子痛、食欲下降、观察口腔咽喉部有灰白色疱疹;足口除了口腔,还会在手上、脚上、屁股,甚至全身都会出现疱疹。不同孩子出现的症状不完全相同,有的感染后没有任何症状,有的只有发烧,有的会发烧连同咽喉痛、疱疹全部一起出现。
病程一般是7~10天左右,极少部分会出现脑炎等严重的并发症。
4.预防注意(1)接种肠道病毒71型(EV71)灭活疫苗,可预防由EV71病毒感染引起的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等,减少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发生,有条件者可以考虑接种;(2)做好手部卫生:外出归来或饭前、便后使用香皂或洗手液等清洗患儿双手,避免幼儿与感染患儿接触;(3)注意对幼儿奶瓶、奶嘴进行清洁,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流行期间避免到人流集中或空气流通差的场所;(4)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保持空气流通,对幼儿的玩具、卫生用具及餐具每天消毒。(5)一旦发现患儿出现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症状,及早就医,同时避免交叉感染。
5.治疗护理
目前临床上针对这两个病主要是对症治疗,尚无特异性抗病毒药物。我医院门诊实地考察,引进中医药穴位贴敷治疗儿科常见病多发病,针对小儿疱疹性咽峡炎,临床验证效果良好,一般1~2天退烧,3~5天治愈,同时中医儿科开展小儿发热、小儿咳喘、小儿腹泻等穴位贴敷治疗。
另外良好的护理对于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的恢复有积极作用:给予患儿流食、无刺激性食物,避免生冷辛辣等食物,同时多摄食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的清淡食物,鼓励患儿多饮温开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