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手足口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为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可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可导致死亡。
夏季来临,面对这次手足口病与疱疹性咽峡炎的集中爆发,宝爸宝妈们应该怎么进行预防呢?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患儿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6.每日对孩子的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7.托幼单位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及时送诊;对可疑患儿所用的物品也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中医在防治手足口病与疱疹性咽峡炎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河南省妇幼保健院(郑大三附院)中医科研制了预防手足口病及疱疹性咽峡炎的中药香囊,佩戴方便,药效持久。
中药香囊源自中医里的“衣冠疗法”,民间曾有“戴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之说。在古代,佩戴香囊,虽是一种民俗,但也是一种预防瘟疫的方法。香囊常用的是具有芳香开窍的中草药,如芳香化浊驱瘟的苍术、山奈、白芷、菖蒲、川芎、香附、辛夷等药,这些药材含有较强的挥发性物质。
现代研究认为中药香囊里的中草药散发的香味可在人体周围形成高浓度的小环境,使中药成分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这些芳香气味能够兴奋神经系统,刺激鼻黏膜,使鼻黏膜上的抗体——分泌型免疫球蛋白含量提高,不断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促进抗体的生成,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生长的作用,还可以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同时,药物气味分子被人体吸收以后,还可以促进消化腺活力,增加分泌液,从而提高消化酶的活性,增强食欲。儿童鼻黏膜上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的含量较低,很容易患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因此最适合佩挂香囊。让儿童经常将香囊置于衣兜、枕边,对于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流感、白喉、水痘、流行性脑膜炎、麻疹等传染病均有一定的预防和辅助治疗的作用。
对于已经发病的患儿,河南省妇幼保健院(郑大三附院)中医科还调配了中药穴位贴敷膏药,与艾灸治疗配合使用,以提高患儿免疫力,缓解症状,加快病情恢复。
穴位贴敷三大优点:
一、作用直接,疗效显著
穴位贴敷疗法通过药物直接刺激穴位,并通过透皮吸收,使局部药物浓度明显高于其他部位,作用较为直接,“可与内治并行,而能补内治之不及”,对治疗流感、腹泻、便秘、咳嗽等疾病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功效。
二、用药安全,诛伐无过
穴位贴敷疗法不经胃肠给药,无损伤脾胃之弊,“治上不犯下,治下不犯上,治中不犯上下”。即使在临床应用时出现皮肤过敏或水泡,亦可及时中止治疗,给予对症处理,症状很快就可消失。
三、疗效确切,无创无痛
贴敷疗法集针灸和药物治疗之所长,所用药方配伍组成多来自于临床经验,经过了漫长岁月和历史的验证,疗效显著,且无创伤无痛苦,对惧针者、老幼虚弱之体、补泻难施之时,或不肯服药之人、不能服药之症,尤为适宜。
文图:中医康复科匡怡
编辑:尚睿
审核:胡素君、华小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