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第八版《儿科学》(五年制)和第三版《儿科学》(7-8年制)教材中还是认为,「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组病毒感染所致,高危人群主要是1~7岁的小儿,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一般4~7月为发病的高峰期。潜伏期约为2~4天,常突起发热,热度高低不一,最高可达40℃以上,一般持续2~4天,偶可引起热性惊厥。疱疹破溃后会引起咽峡部疼痛或甚「满嘴疼痛」、厌食或拒食,可伴有流涎、呕吐、头痛、腹痛或肌肉痛等症状。
案例分享
患儿,女,3岁。就诊前4天因受凉后出现发热,伴咽痛,伴少许咳嗽,流涎,呕吐。无腹痛、腹泻,无呼吸困难、紫绀及昏迷、抽搐。
T39.8℃,P97次/分,R24次/分,W22kg。急性病容,神清,精神较差,唇红,咽充血,咽腭弓、悬雍垂、软腭等处有2~4mm大小的疱疹,周围有红晕,一旦破溃形成小溃疡,颈软。其余查体均正常。
辅助检查:血常规,淋巴细胞升高。
临床治疗:本病病因治疗以抗病毒为主,抗生素为辅,积极对症治疗,改善小儿不适症状。
1、采用喷雾小瓶配合直肠给药。喷雾小瓶:鱼金2ml+野菊花注射液2ml+西米替丁注射液0.2g+50%高渗葡萄糖溶液(喷瓶的剩余空间加满),喷患处,每日一支。
2、为防止继发细菌感染,直肠给药:鱼金2ml+头孢类抗生素。
3、疼痛严重时可患处涂抹利多卡因和蒙脱石散,促进溃疡愈合。
4、粘膜修复需要同时口服:甘草锌胶囊、维生素B2。
5、发热: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配合物理降温。
陕药集团山海丹药业始终致力于--
“立足基层卫生事业助力基层医疗发展服务基层百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