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咽喉痛、头痛、腹泻、呕吐,发烧、咽喉有疱疹……乍一听,这好像是感冒和手足口的症状。其实不然,秋天来了,又一轮高发病--疱疹性咽峡炎来了。妈妈要警惕!
一、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病原体为柯萨奇A组病毒。为常见的一种病毒性咽炎。常继发于急性鼻炎、肺炎、流行性感冒、疟疾、流行性脑膜炎,亦可单独发生,除咽部外,口腔黏膜亦可发生疱疹。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感染性较强,好发于夏秋季。
二、疱疹性咽峡炎有哪些症状?
临床表现为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等。体检可发现咽部充血,在咽腭弓、软腭、悬雍垂的黏膜上可见数个至十数个2~4mm大小灰白色的疱疹,周围有红晕,1~2日后破溃形成小溃疡,疱疹也可发生于口腔的其他部位。主要侵袭1~7岁儿童,潜伏期2~4天,全身症状一般在4~6天后自愈。疱疹性咽峡炎的发热有两个特点:一是高热,体温在39-41℃;二是热程较长,持续3-4天。
疱疹性咽峡炎的疱疹仅仅出现在口腔内。
三、为有效预防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染,做好预防工作。幼儿园坚持每天做好晨检、卫生消毒工作外,还请各位家长配合做好以工作:
1、幼儿园前请做好“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的预检工作,来园后督促幼儿必须参加晨检,以防患于未然!(重点检查口腔、手掌、足底等)
2、培养宝宝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早起早睡,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建立科学合理的作息时间。
3、注意家庭个人卫生,做到饭前、便后用肥皂认真洗手。保持家中空气流通及门窗、家居的清洁。
4、在“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流行期间,避免带幼儿到公共场所,注意教育幼儿不要用手触摸不干净的地方;严禁宝宝将手放入口中;尽量不带宝宝到外面用餐。
5、如果发现幼儿和“手足口病”患者有过接触,应尽早采取预防措施,自觉做好隔离工作。特别是小区内的幼儿如确诊或疑似“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切勿再带幼儿宝到公共场所或孩子聚集的地方,以免交叉传播。
6、如果幼儿疑似“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医院就诊,为了自己幼儿与其他幼儿的生命安全,必须及时、如实告知幼儿园,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7、患上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的幼儿痊愈后,需医院开出痊愈证明后继续在家休养一周,调理身体、彻底恢复体力,方可来园就读(医院证明)。
非常感谢您的配合!祝孩子们健康每一天!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