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疾病症状
疾病检查
疾病诊断
疾病治疗
疾病预防
疾病保健

疱疹性咽峡炎大爆发比手足口还严重宝

近期,妈妈们的朋友圈被“疱疹性咽峡炎”刷屏了,贝妈群里也是很多宝宝中招,看着宝宝遭罪,真的是心痛,心酸,又无助。

贝妈上次有发过,可能很多宝妈没看到,群里还有其他宝宝们中招了。今天再次编辑,大家记得转发收藏,相互提醒哦。

PS:记得有一次,我带贝姐去看流感,我对医生说,药能否尽量不要吃?怕对宝宝身体不好。医生直接回了我一句:流感很容易发高烧,引起其他反应。要想对宝宝好,提前预防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生病了,不吃药,不治疗~!

当时,我除了觉得医生说的非常有道理之外,更想找个地洞钻下去~!心虚,惭愧的不得了~!

1:如何引起

后来我知道,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常继发于急性鼻炎、肺炎、流行性感冒、疟疾、流行性脑膜炎,亦可单独发生,除咽部外,口腔黏膜亦可发生疱疹。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感染性较强,但不是传染病。好发于夏秋季。起病急骤,临床表现为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等。

我们要知道会有什么表现。

1.症状

起病急骤,高热、咽痛、烦躁不安、流涎、厌食、呕吐、全身不适、吞咽困难,精神萎靡和惊厥等。此病如单独发生,常无全身症状,婴幼儿常表现为进食时哭吵、不愿进食。

2.体征

体检可发现咽部充血,在咽腭弓、软腭、悬雍垂的黏膜上可见数个至数十个2~4mm大小灰白色的疱疹,周围有红晕,1~2日后破溃形成小溃疡,表面覆有淡黄色或白色假膜。疱疹也可发生于口腔的其他部位。可有颌下淋巴结肿大伴有压痛。病程为1周左右。

需与以下疾病鉴别:

1.手足口病

(1)病原体两者均为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疱疹性咽峡炎为柯萨奇A组病毒,手足口病以柯萨奇A组16型、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重症手足口病多由EV71感染引起。

(2)诊断仅于口腔咽腭部位、悬雍垂的黏膜上或口腔其他部位出现疱疹,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如手、足、口、臀、膝关节、肘关节等部位出现斑丘疹、疱疹,诊断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均可以伴发热或不伴发热。部分手足口病患儿口腔未见疱疹,也可以先于口腔部位出现疱疹,之后再出现手、足、臀、膝关节、肘关节等部位的皮疹。

2.疱疹性口腔炎

为单纯疱疹病毒Ⅰ型感染所致。多见于1~3岁小儿,发病无明显季节差异,呈现更大的,持续更久的溃疡。疱疹性咽峡炎疱疹主要发生在咽部和软腭,有时见于舌但不累及齿龈和颊黏膜,此点与疱疹性口腔炎迥异。

我们怎样治疗呢?可以学习起来哦!

1.一般治疗

告诉患儿家长该病的自限性和治疗的目的,防止交叉感染及并发症。注意休息、居室通风、多饮水、流质饮食、补充维生素类,并且进行雾化吸入治疗等。

2.抗感染治疗

(1)抗病毒药物可试用利巴韦林(病毒唑),口服或静脉点滴,口腔局部喷利巴韦林气雾剂。部分中药制剂如双黄连、板蓝根、清咽冲剂等清热解毒药品也有一定的抗病毒疗效。

(2)抗菌药物本病为病毒感染,一般不用抗菌药物。

3.对症治疗

(1)高热可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亦可用物理降温,如冷敷或温水浴。

(2)发生热性惊厥者可予镇静、止惊等处理。

(3)咽痛可含服咽喉片。

除了认识病菌,学会治疗,还有知道怎样预防哦!

儿童应养成勤洗手的习惯,少到公共场所,室内多通风,不要随意使用抗生素。由于疱疹性咽峡炎的初期症状与一般感冒区别不大,很容易被误认为是感冒而延误治疗。当孩子出现不适症状时,家长应医院进行确诊,以采取正确的方法及时对症治疗。

赞赏

长按







































治白癜风中药
白癜风专科医院北京


转载请注明:http://www.qdnhi.com/jbyf/8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