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患疱疹性咽峡炎的小儿越来越多,有些家长对这种疾病也倍感“陌生”。下面就本病内容作简单论述,以便家长初步了解,遇到此病,不要慌。。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特殊的上呼吸道感染,主要集中在夏秋比较闷热的季节发病。该病病原体种类很多,为柯萨奇A组病毒、疱疹病毒、EB病毒较多见,劳累过度、过敏体质、气温突变、身体受凉等刺激,使身体免疫能力低下,易患此病。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以婴幼儿患者最多见。这种病毒为手足口病的“近亲”,但危害性比手足口病低。在疱疹性咽峡炎发病2天内,可以看到患儿口腔黏膜出现少数灰白色疱疹,周围有红晕。“由于婴幼儿抵抗力较差,疱疹性咽峡炎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由于小孩子常不注意个人卫生,因此疱疹性咽峡炎病菌容易经过口水污染的手、水杯、玩具、餐具、咳嗽喷嚏等传播,在预防上有一定难度。该病通过口或呼吸道传播,感染性较强,因此预防该病需要加强儿童的卫生管理。公园游乐设施、托儿所及小学都是传播感染的多发区,日常生活中要多给孩子冼手、多喝水,饮食上尽量吃熟食,家里要保持通风,玩具要定期消毒清洗,尽量不带孩子去人多的地方。另外,如果孩子骤起高热,伴有咽喉痛、头痛、畏食、流口水、四肢疼痛,医院就医。
虽然疱疹性咽峡炎来势“凶猛”,该病潜伏期一般为2至7天,病程一般为4至7天左右,如护理不好,病情严重的可至2周。
另外,由于疱疹性咽峡炎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因此抗菌素类药物对此病无效,如遇到发热等继发细菌感染等情况,才考虑使用抗菌药物。“不过,中药辨证施治对疱疹性咽峡炎的效果很好,如果单使用中医冶疗,即可控制病情,达到祛邪治本目的,又可避免抗菌药等西药的不良负作用。”中医治疗疱疹性咽峡炎常用治疗原则为清热、养阴及降火,在中成药方面,板蓝根冲剂及口炎清颗粒等使用较为广泛,而在预防方面,家长可用金银花、芦根或板蓝根煮水代茶。
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在饮食上主张清淡,患
儿在护理时要注意口腔清洁卫生,另外平时患儿应多喝水及多吃易消化食物,勿吃辛辣刺激油腻重口味难消化食物治疗疱疹性咽峡炎应滋阴,从中医角度来说,“疱疹性咽峡炎”属于“温病”范畴,属于外感发热性疾病,发烧就要耗伤人体阴液。而疱疹性咽峡炎还伴随着咽炎、口腔溃疡等,更容易造成体液流失。疱疹性咽峡炎治疗除了应用清热解毒之外,滋阴也更为重要。玄参、麦冬、天冬等清热作用明显,对调节人体免疫效果显著。门诊时间:早8:00----晚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