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8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均符合诊断标准,男42例,女38例,男:女=1:0.9,年龄9个月-12岁。8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及临床表现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治疗方法两组患儿均采用常规治疗:如退热、补液等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干扰素α-1b5万U·kg-1加0.9%氯化钠溶液50ml超声雾化吸入,每次20min,qd,疗程3d。对照组则用利巴韦林15mg·kg-1加0.9%氯化钠溶液50ml超声雾化吸入,吸入时间、次数及疗程同治疗组。用药后观察患儿体温恢复正常及患儿咽峡部疱疹消失所需时间。
1.3疗效评定标准显效:体温3d内恢复正常,其他临床症状及体征大部分或完全消失;有效:体温3d内未恢复正常,但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好转;无效:治疗3d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明显好转或加重。
2结果
2.1退热及疱疹消失时间治疗组体温恢复正常所需时间(3.35±0.61)d,对照组体温恢复正常所需时间(5.67±0.29)d,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治疗组咽峡部疱疹消失所需时间为(4.08±0.74)d,对照组咽峡部疱疹消失所需时间(6.21±0.43)d,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
2.2临床疗效治疗组显效30例(75.0%),有效8例(20.0%)无效2例(5.0%),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显效20例(50.0%),有效11例(27.5%),无效9例(22.5%),总有效率77.5%,两组疗效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
3讨论
疱疹性咽峡炎的治疗无特效药物,临床上多选用利巴韦林抗病毒。该药可通过抑制核酸合成而阻止病毒复制,但却有明显的胃肠道反应和白细胞及血红蛋白下降的副作用,且仅是针对病原治疗而未兼顾机体免疫功能的改善。干扰素α-1b是人体中存在的一种低分子量糖蛋白,可通过与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结合而诱导细胞形成抗病毒蛋白,进而抑制病毒复制和繁殖;同时还能激活单核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增强T细胞和B细胞的免疫功能,调节抗体合成,从而改善机体的免疫状态。近年来国内采用干扰素治疗病毒性疾病已获得了较好疗效。干扰素α-1b是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制成的一种多肽类药物,与人体内自然产生的干扰素具有相同的生物学活性。我们通过超声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治疗疱疹性咽峡炎,发现治疗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及咽峡部疱疹消失所需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且总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证实干扰素具有较强的抗病毒能力。另外因为干扰素经超声雾化作用可变为1-5um大小的微粒,直达病毒感染的咽峡部,在最短的时间内产生抗病毒效应和免疫调节功能。以上结果表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干扰素α-1b超声雾化吸入治疗疱疹性咽峡炎,方法简单,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本文发表由于《医药导报》年21卷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