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妈妈们的朋友圈也被"疱疹性咽峡炎"刷屏了,据传"这是一种新病毒引起的,医生警告家人不要亲吻孩子,孩子抵抗力太低,这次病毒是大人通过亲吻、唾液飞沫传染的……孩子感染的原因让家长们大跌眼镜——通过爸妈的亲吻传播"。事实真是这样吗?爸妈亲吻宝宝会患病?"娃娃扎堆"才是主因儿童疱疹性咽峡炎进入高发期,跟手足口病是"兄弟"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都属病毒感染,不是新病,许久以前就已发现,好发于夏季。疱疹性咽峡炎侵及咽部,先是充血性红点,继之小泡,再接着破溃,形成溃疡。手足口病是在疱疹性咽峡炎基础上,出现手、脚、肛门周围皮疹。此病流行性较强,一般病程在5-7天,多发生于5岁及以下儿童,尤以3岁及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潜伏期为2-10天,主要经过口、呼吸道及接触传播,虽然此病全年均有发生,但5月至7月为高发期。下面我们对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的流行病学做下介绍: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隐性感染者难以鉴别和发现。发病前数天,从感染者咽部与粪便中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所以即便孩子一发病就隔离,前两天跟他一起玩耍的小朋友还是很有可能中招。传播途径:肠道病毒可经胃肠道(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也可因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黏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播。所以便后洗手很重要,除此之外,水疱破溃流出的液体也是有传播性的。所以嘴对嘴的亲吻是可能传播的,但这个传播比例很低,"不亲嘴"不如"勤洗手"重要。再者,传染的"主战场"是在幼儿园、学校等儿童密集的地方,通过身体接触或玩具、生活用具等物品进行传播。正是由于这种传播特性,每年的4-7月是该病的高发期。放暑假后,离开了"娃娃扎堆"的环境后,发病率就渐渐降下来了。尽管亲吻传播"非主流",家长还是应该注意,别随便亲吻孩子,因为幼儿抵抗力差,一些消化道、呼吸道疾病,比如支原体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等,也可能通过这种方式传染给孩子。易感性:人对人肠道病毒普遍易感。不同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尤以3岁及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后均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产生的中和抗体可在体内存留较长时间,对同一种病毒产生比较牢固的免疫力,但对于不同种类的病毒鲜有交叉免疫。临床表现:急骤发热,可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咽痛,吞咽时尤甚,有时诉头痛、腹痛或肌痛;血常规检查大多是血细胞计数正常或略低。起病2日内口腔黏膜出现少数的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多见于扁桃体前部,但也可位于软腭,扁桃体,悬雍垂,舌部等,在以后的24小时内水疱破溃变为浅溃疡,1~5日内愈合。治疗: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为病毒感染,尚无特效杀病毒药,不用吃抗生素,对症治疗尤为关键。我们该如何面对疱疹性咽峡炎呢?宝宝会由于咽峡部小泡破溃后形成溃疡,疼痛,造成进食、水困难,拒绝进食。保证液体入量难度增加,尽可能保证液体入量极为关键。1、宝宝高烧不退:适时服退热药。2、宝宝拒绝进食:给宝宝准备适宜的食物。护理技巧1、注意口腔卫生:进食后、睡前可以用温开水或盐水漱口。多进水也可减轻冲洗局部溃疡面,减轻宝宝局部症状。2、食物温度:温凉为主,可有效减轻宝宝疼痛。食物种类:可多吃些的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比如牛奶、稀菜粥、果汁、温凉水等。给孩子喝偏凉的凉奶或水,少量多次,预防脱水。连续4小时未排尿时,医院就诊。3、观察孩子有无并发症:在刚发病的几天里,如果有以下症状:持续不退的高热、精神萎靡或者烦躁、睡眠过程中一惊一跳、呕吐,请不要犹豫,立即带孩子去急诊。疱疹性咽峡炎预防除了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晒衣被、勤通风,尽量不要带孩子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等,大家都熟知的防护常识。本文转自壮娃娃健康管理,如有侵权,请您及时与我们?工作人员联系,谢谢!
白癜风治疗最佳医院白癜风遗传
转载请注明:http://www.qdnhi.com/jbyf/3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