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疾病症状
疾病检查
疾病诊断
疾病治疗
疾病预防
疾病保健

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

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球形线状单正链RNA病毒,核衣壳呈20面体立体对称,无包膜。

柯萨奇病毒:能使小白鼠致病,是一类常见的经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人体的肠病毒,根据乳鼠致病的不同分为A、B两大类。A类有23个血清型(A1-22、A24,其中A23已归入埃可病毒9型).A组可使乳鼠发生广泛的骨骼肌肌炎和坏死,引起弛缓性瘫痪,但大多不易在组织培养中分离。B组有6个血清型(B1-6)sk使乳鼠发生局灶性肌炎及棕色脂肪坏死、心肌炎、肝炎、脑炎、胰腺炎等,引起肢体震颤和强直性瘫痪。感染人后会出现发热、打喷嚏、咳嗽等感冒症状,妊娠期感染可引起非麻痹性脊髓灰质炎性病变,并致胎儿宫内感染和畸形。人感染柯萨奇病毒后,血清中较早出现特异性中和抗体,对同型病毒有持久免疫力,各型之间一般无交叉免疫。

埃可病毒:已发现31个血清型(1-9、11-27、29-33,10型归呼肠病毒,28型归鼻病毒1A,34型归柯萨奇病毒A24)。只对人类有感染性,猴肾或人肾细胞对埃可病毒敏感,各型致病力和致病类型不同,如ECH06、19型致病力较强,类似于柯萨奇病毒B型引起急性胸痛和心肌炎。

流行病学:病人及带病毒者为传染源。病毒主要从粪便中排出,持续1-18周,也可从咽部排出,时间短,约持续3周。病人脑脊液、血液、胸水、皮疹疱浆、骨髓、唾液及尿中均可分离出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通过呼吸道或眼部黏膜感染,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传播极广,夏秋季发生流行较多,传染性很强,易散布,继发感染可高达40-70%,隐性/显性可达:1。同一地区每年流行的病毒型常有改变为其流行特点。

人感染后可产生3种特异免疫抗体,唾液及肠道局部可产生分泌型IgA。血清中最早出现者为IgM,感染后1-3日即可出现,维持数周。IgG主要为IgG1和IgG3亚型,持续较久,代表持久的型特异性免疫力。IgM中和抗体上升表示新近感染,而IgG中和抗体的增高则也表示既往感染。IgG抗体可通过胎盘传至胎儿,使之获得被动免疫,但胎儿体内IgG半衰期仅为3周。IgM不能通过胎盘。母乳中可带有IgA及IgG而干扰口服活疫苗的功效。

临床表现:不同病株具有组织亲嗜性不同,靶器官各异,引起不同系统病变。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和脊髓灰质炎相似,但一般较轻,以脑膜炎症为多见。脑炎病人有灶性单核细胞浸润及退行性变。柯萨奇B组病毒感染在新生儿常引起广泛病变,涉及脑、肝、心,以灶性坏死为主,伴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心肌炎病人常有间质瘀血及炎性细胞积聚,心肌纤维灶性坏死,细胞核固缩、破裂,心包炎性浸润等。肌肉可见严重细胞浸润或肌纤维坏死。

临床表现:1、无菌性脑膜炎:柯萨奇病毒中以A7、A9、及B2-5常见。埃可病毒中4、6、9、30型及肠道病毒71型(引起约90%)常引起无菌性脑膜炎暴发流行,而埃可2、3、5型多引起散发。暴发流行多发生在夏秋季,地区散布广,传染性强,以14岁以下小儿为多,双峰热,约1/3病人起病1-2日后出现脑膜刺激征。脑脊液细胞增至(-)×/L左右,偶可高达0×/L以上,初起时中性粒占多数,后则以单核为多,糖和氯化物正常,有时糖略低蛋白质略高。一般病程为5-10日,大多不发生瘫痪,有时可见暂时性肌力衰退,但体力恢复较慢,成年病人有时脑膜刺激征可持续数周甚至数月。2、瘫痪性疾病:柯萨奇A7、9、10、B1-5,埃可4、6、9、11、30均可引起。但肠道病毒71型为主要引起流行性瘫痪的非脊髓灰质炎病毒。一般症状轻,很快恢复,极少留下后遗症,但在大流行中也可遇到重症引起延髓麻痹。3、脑炎:柯萨奇A2、5、7、9及B2-4均可引起脑炎,埃可4、6、9、11、30型也可引起尤以埃可9型为多见。肠道病毒引起的脑炎临床表现与乙脑相似,可伴脑电图异常,脑脊液检查细胞数×/L,以单核为主,亦可始终正常,蛋白质略增加,糖正常,柯萨奇B组病毒可在新生儿及婴儿中引起广泛型脑炎,常伴心肌炎和肝炎。4、心脏疾病(急性心肌炎和心包炎)主要由柯萨奇B2-4型引起(约1/3-1/2心脏病变由其引起)A4、A16型和埃可6、8、9、22、30型病毒也可引发。约1/3病人尤其是新生儿和婴儿可伴有神经系统症状,脑脊液可有单核增多。5、流行性肌痛:大多为柯萨奇B1-6型所引起,A组1、4、6、9、10型及埃可1、2、6、9型也可引起,常发生局部地区暴发流行,多见于年长儿童和青壮年,主要表现为发热(39-40度)和阵形发性肌痛,可累及全身肌肉,以腹部多见尤以膈肌最易受累。肌痛多在4-6日(12小时-3周)后自行消失,该病可间歇反复发作,多能自愈。6、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由柯萨奇A组病毒所引起,以A2、4、6、9、16、22型为多见,B组1-5型也可致病,埃可引起者较少,本病遍及世界各地,呈散发或流行,传染性很强,潜伏期平均约4日,表现为发热、咽痛、咽部有散在灰白色疱疹,直径1-2mm,四周绕以红晕,疱疹溃破形成黄色溃疡,少则1-2个,多可达10余个,粘膜疹多见于扁桃体、软腭和腭垂,4-6日后自愈,外周血WBC和分类正常。7、出疹性疾病:婴儿及儿童在肠道病毒感染过程中常伴发皮疹,柯萨奇A2、4、9、16型及B1、3、5型与皮疹关系相当密切,埃可病毒4、9、16型尤多,热退时出疹大多为埃可16型引起,柯萨奇A9常引起瘀点和瘀斑。除皮疹外,有时伴发全身或颈部及枕后淋巴结肿大。8、呼吸道感染:柯萨奇A21、24及B2-5型都曾引起轻型呼吸道感染的流行,A21大多在军营流行,咽拭阳性率高。埃可4、7、11、20、25、30型可引起某些流感样疾病或咽炎。柯萨奇B1、4可引起支气管炎。柯萨奇A9、A16、B4、B5型及埃可9、19型可引起婴儿肺炎和毛细支气管炎等下呼吸道感染,可呈持续性呼吸困难、紫绀、缺氧等,甚至窒息死亡。肠道病毒68型可引起肺炎及毛细支气管炎。9、手足口病: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5、9、10、16及B2、5引起,尤以A16为多见,肠道病毒71型也可引起。病人以4-5岁以下小儿为多,约占80%以上,潜伏期2-5日,初起症状为低热、流鼻涕、厌食、口痛、呕吐、腹泻等,口腔粘膜出现小疱疹,常分布于舌、颊粘膜、硬腭,也可在齿龈、扁桃体及咽部见到,不久疱疹溃破即成溃疡。在口腔炎同时出现皮肤斑丘疹,以手足为多,位于手背、指间,很快转为小疱疹,较水痘皮疹为小而质稍硬,自几个至数十个,2-3日内自行吸收,不留痂,预后一般良好,多自愈但可复发。有时伴发无菌性脑膜炎。10、婴儿腹泻:埃可病毒6、7、9、10、11、12、13、14、18、22、23、24型,柯萨奇病毒A9、17、18、20-24型和B2、3型均可引起婴儿腹泻,埃可18型病毒曾引起产婴室腹泻流行。由于健康儿童粪便中肠道病毒培养阳性率较高,故确诊其为腹泻病原需有其他流行病学及血清学依据。11、急性流行性出血性眼结膜炎:柯萨奇A24型及新肠道病毒70型引起,传染性甚强,常发生暴发流行,小儿成人均可得病,家族中传染性强,达70%以上受染。从手到眼传染为主,被病毒污染的游泳池水传播性最强,潜伏期一般为1天,发病急,迅速出现眼睑水肿,结膜充血、眼痛、流泪等症状,可有脓性分泌物及结膜下充血,但极少累及巩膜和虹膜,腮腺可肿大,大多在1-2周内自愈.个别案例可累及神经系统(腰神经根、脑神经)出现神经根脊髓炎,好发于青壮年,急性多见,可有后遗症。(肠道病毒70型不具有嗜肠道性,而是存在于眼结膜,最适增殖温度较低为33度,在发病1-3天患者眼分泌物中病毒分离率高达90%以上,可用人源培养细胞或猴肾细胞分离培养,用ELISA法快速鉴定或用RT-PCR扩增病毒特异性RNA片段,病后约50%患者血清抗体阳性,但效价不高。脑脊液具有对肠道病毒70型的高水平特异性抗体)。12、新生儿柯萨奇病毒及埃可病毒感染:最多见是由柯萨奇B2-5及埃可11型引起,少数由柯萨奇A3、9、16所致。大多从母亲处传到这些病毒,一般从出生后3-7日开始发病,早期一般症状较轻,全身严重症状主要表现为急性心肌炎或广泛性肝炎。心肌炎常由B组柯萨奇引起,常伴脑炎,病死率在50%以下,新生儿严重肝炎大多由埃可11型引起,也有报告由埃可4、6、9、12、14、19、21和31型引起,初起拒食嗜睡、黄疸加深,1-2日内病情进展并出现出血倾向,皮肤瘀斑、酸中毒。80%以上婴儿在2-6日内死亡。13、免疫低下病人发生的慢性脑膜脑炎:在先天性或继发性B淋巴细胞缺损者,大多为X-性伴丙种球蛋白缺乏病儿患肠道病毒感染可引起慢性、持续性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大多由埃可病毒引起,也可由柯萨奇A4、11、15或B2、3型引起。脑脊液中淋巴增多,蛋白质较一般无菌性脑膜炎为高,可从脑脊液中反复检出病毒数月至数年之久。但粪便中阳性率较低。脑、肺、肝、脾、肾、心肌、骨骼肌及骨髓有时也可检出病毒。病程中有T淋巴转化下降,中枢神经系统有慢性脑膜和脑组织炎症、神经细胞缺失、胶质细胞增生,但其病变不如脊髓灰质炎广泛和严重,大多数病人走向死亡。

实验室检查:1、血象:WBC大多正常。2、病毒分离:病程早期采集粪便、直肠拭子和咽拭子,无菌性脑膜炎患者采集脑脊液,少数患者根据症状可采集水疱液、尿液、结膜拭子等。标本取得后立即送检,可接种于猴肾、人胚肾、人羊膜、人二倍体或Hela细胞、KB传代细胞中进行组织培养,观察细胞病变,阳性标本再以特异性的免疫血清作中和试验(HI试验和CF试验)进行型别鉴定。颖有柯萨奇A组感染者,应将标本经皮下、腹腔内或脑内途径接种乳鼠进行病毒分离。3、血清免疫学检验:采双份血清,测定型特异抗体水平,一般用中和、CF、ELISA法、酶标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放射免疫等方法。免疫印迹法测IgG、IgM,特异性IgM提示近期感染。中和试验最可靠,中和抗体消失最慢,型特异性也较强,如恢复期抗体水平比早期有≥4倍上升,有极大的诊断意义。4、免疫荧光快速诊断法:以荧光染色的免疫抗体来鉴定抗原可达快速诊断的目的,采用共有的VP3-ZC抗原和一种与多血清型的VP1衣壳蛋白交叉反应的单克隆抗体。5、核酸杂交法:不同血清型的肠道病毒基因级间存在同源性,特别是5‘端非编友区,采用控针有3种(cDNA探针、RNA探针、寡核苷酸探针)。近年来采用RT-PCR法将单一基因或短DNA序列放大,再与非核素标记肠道病毒探针杂交,数小时即有结果。

治疗:主要为一般治疗和对症治疗。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呕吐腹泻者注意水电平衡,对惊厥及严重肌痛者给予镇静剂和止痛药,出现急性心肌炎伴心力衰竭时,应及早应用快速洋地黄化疗法、供氧、利尿等积极抢救。

预防:柯萨奇和埃可抵抗力较其他小RNA病毒强,抵抗PH3.0,但对热敏感,50度迅速被灭活,紫外线和干燥也能使其灭活,常用消毒剂如75%乙醇、5%甲酚皂不能灭活,但0.3%甲醛或0.3-0.5Pmol/L游离氯可使其迅速灭活。重视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加强锻炼,均有助于防止流行,对婴幼儿可肌注丙球3-6ml或胎盘球蛋白6-9ml以预防感染。









































治疗白癜风哪家效果最好
北京白癜风医院治疗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qdnhi.com/jbyf/1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