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突然就发起了高烧,好几天不退,有些家长甚至还被传染,就诊后才知道,原来孩子是得了手足口病、或者是疱疹性咽峡炎(简称“疱咽”)。目前,正是这两种感染性疾病的高发期,宝爸宝妈们可要提高警惕。
(网友发帖)
手足口病、疱咽正处高发期,发热为主要症状表现
今天(7月18日)上午,长江云新闻医院香港路院区,发现来看病的孩子不少。市民黄女士一大早就带着3岁的儿子前来看诊,她说:“上周儿子高烧到39.6℃,手臂和大腿都起了疹子,到医院来后诊断出手足口病。我们听了医生的做好消毒、隔离,按医嘱用药,现在已经好得差不多了,就是还有点低烧,所以来复诊一下。”
(医院门诊楼,看病的孩子不少)
医院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内科负责人、主任医师方玉蓉表示,当前正是儿童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季节:“两种疾病发病季节和趋势差不多,都是从春天开始,到夏秋季节高发,近两周患儿最多,每天确诊的患儿都超过了3位数。”
(家长带着孩子在诊室看病)
今年相较过去两年,患病人数多了不少,方玉蓉分析,主要原因可能是人们生活交往更密切,交叉感染的风险更高,患病率也就增加了。她介绍,两种病临床表现略有区别,手足口病主要在手脚、臀部等起斑丘疹或皮疹,‘疱咽’能在咽峡部看到明显疱疹;但它们都属于传染类疾病,相同的症状就是发热。
手足口病具有传染性,打疫苗可以有效降低重症风险
方玉蓉说,这两种疾病都由肠道病毒引起,属于自限性疾病,目前没有特效药,但并不代表不用就医:“医生可以准确判断孩子的情况,是否属于重症或有重症风险,然后能对症治疗,比如如何吃药、饮食,如何退烧,怎么护理皮肤这些都是要十分注意的。就算孩子症状较轻,我们也可以帮他们更安全舒服地度过发病期。”
(手足口病皮肤症状)
目前,引发儿童患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大概有30几种,可能造成多次感染。方玉蓉表示,打疫苗可以做到有效预防:“目前常见的病毒类型是肠道病毒71型(EV71),建议年龄在6个月至5岁以下的儿童打这种疫苗,虽然不见得能%预防手足口病,但是能大大降低患儿重症的风险。”
大人也有被传染风险,做好防护很重要
作为常见传染病,手足口病和‘疱咽’主要靠与感染者或隐性传染者的口鼻分泌物、疱疹液,被这些污染的生活用品,以及被污染的食物、水源等传染,也有一定几率会通过飞沫传播。
(方玉荣医师接受长江云新闻记者采访)
方玉蓉表示,成年人,特别是易感人群也是有几率被传染的。她建议,首先要控制传染源,做好与患者的隔离措施;其次,要切断传播途径,不直接接触患者和他们使用过的物品,戴好口罩。另外,勤洗手非常重要,每天的饮食也要保持干净,特别是吃的东西,一定要熟透以后才能食用。
长江云新闻记者周翔实习生张蕊通讯员高琛琛张璟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