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家孩子是手足口病吗?
如果孩子出现发热,手、足出现斑丘疹、疱疹,口腔处出现了疱疹或溃疡,比如下图所示,那就可以诊断为手足口病了。出现该病时,除了以上表现,孩子还可能伴有乏力、咽喉疼痛等表现。
02
什么是手足口病?具体表现如何?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以手足臀口处斑丘疹、疱疹为主要特点,多伴有发热。
好发年龄:
6月龄到5岁内的儿童,在3岁以内更常见,考虑和6月龄之后,母亲经过胎盘传给孩子的抗体逐渐消退,孩子自己的免疫力弱抵挡不住病毒侵袭有关。
好发季节:
该病全年都可以发病,在北方地区夏秋高发,但有逐渐提早的趋势。在南方地区以春夏为主高峰,秋冬季节为次高峰。目前进入5月,南方地区开始进入高峰期,北方病历逐渐开始增多。该病流行季节可能和肠道病毒喜欢湿热环境有关。
手足口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分为普通型和重型两种,多数为普通型,症状较轻,无需治疗就能自行恢复。
●轻型的表现为急性发病,在口腔、手足处出现疱疹和斑丘疹,在出疹的同时或者出疹前可能会出现发热,大部分是低热,小于38.3摄氏度。
●口腔疱疹最多见与舌头和颊粘膜,其次为唇齿侧和硬鄂,口周也会出现。开始时为红色斑片,继而发展为周围红晕的水泡,在2-5天左右水泡会破裂,形成浅的灰白-黄色基底,红斑围绕的溃疡,这时孩子会说咽喉疼痛或者拒绝吃东西。
●手足处表现为数个到数十个斑丘疹或疱疹,多表现为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点,在5天左右吸收,7-10天完全消失。
图片来自:梅奥诊所
●但是某些病毒,比如柯萨奇病毒A6型导致的手足口病,斑丘疹会出现疼痛表现。
●除了手足口外,臀部也是皮疹的高发区,多表现为红色斑丘疹样。
大约1%-1.6%的手足口病会发展为重症手足口病,咱们在第5条里详细重点讲。
从流行病学了解手足口病1.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传染源,发病前数天患者和隐形感染者咽部和粪便可检出病毒,发病后一周传染性最强。人是肠道病毒的唯一宿主。2.传播途径:粪-口途径,呼吸道飞沫、喷嚏、咳嗽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及物品而传播。3.不同年龄均可发病,普遍易感,5岁以下为主,3岁以下发病率最高。患者和隐形感染者体内产生的中和抗体对同血清病毒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但不同血清型间鲜有交叉免疫,故有的患儿一年可以反复几次患手足口病。潜伏期2-10天,平均3-5天,病程一般7-10天。03
手足上没有皮疹,
为什么诊断手足口病了?
是的,这也可以诊断手足口的。
在手足口病时,不是严格的只有手足口臀处出现皮疹。
皮疹出在哪些部位,和病毒的毒力、复制多少,以及自身免疫系统对病毒的反应有关。
皮疹通常出现在典型部位,但有一些孩子可能仅仅有口腔内的疱疹,有的孩子仅仅是屁股上有斑丘疹。
另外,病毒随着血液循环,能到达全身各处,引起炎症反应形成皮疹。所以,在其他部位,比如四肢处出现皮疹时,也可能是手足口病哦。
04
手足口是怎么引起的?
怎么传染的?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肠道病毒有多种,基本上每个孩子都感染过,最常见的就是导致孩子腹泻,小年龄的宝宝拉几天水状稀便多是肠道病毒引起的。
导致手足口的肠道病毒至少有20多种,在我国,以柯萨奇病毒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为主,其中肠道病毒71型是导致我国重症手足口的主要病毒。
病毒在患者的口咽、鼻咽,肠道复制,在皮肤起的疱疹里面也有。
所以,呼吸道分泌物(鼻涕)、口水、大便、皮肤的疱疹里面都有病毒。
这些含有病毒的物质接触过的地面、墙壁、玩具可能有病毒附着,当然也有传染性。
当健康的孩子经口摄入这些病毒,比如玩了有病毒的玩具之后吃手;或者患病的小朋友拥抱时,碰到了皮肤上的疱疹,之后吃手;或者直接舔到有病毒附着的玩具、墙面等,都会导致发病。
另外,部分病毒可以经过呼吸道传播,如果患儿打喷嚏时,健康的孩子正好吸入了病毒,也会导致得病。
05
听说还会指甲脱落和蜕皮?
对于柯萨奇A6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在发病后1-2月可能会出现指(趾)甲脱落的表现,这是因为甲板周围炎症导致的,如下图所示。之后在2-3月左右能恢复正常。
另外,柯萨奇A6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在发病1-3周后,会出现手掌和脚掌的蜕皮表现,遇到也不用紧张,自己能恢复。
以上出现脱甲和蜕皮,也不是病情轻重的指示,因为出现这些问题时,该病都好了。
06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也是一家子?
目前已知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A16(CA16)是我国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
相关研究表明,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中,10%~30%住院病例会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而脑干脑炎成为了EV71感染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标志性特征。发病后进展快,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识别和救治,往往会导致死亡。
是的,这两个的关系非常近。
近到导致这两个病的病毒都基本是相同的,大家可以看下面的图片,红色字体的是可以引起这两个疾病的病毒。
所以,我们可以认为,这两个疾病其实就是一个疾病,只是临床表现有些不同,被分开了而已。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的区别如下:
●1.疱疹只出现在嘴巴里面,其他地方没有,不像手足口看着这么吓人。另外,疱疹最常见的位置是腭舌弓、软腭、扁桃体和悬雍垂,和手足口的舌头、嘴唇也有区别。
●2.发热迅速,温度高,多在39-40摄氏度左右,手足口病一般没有这么高,多在38摄氏度左右。
除此之外,就没什么区别了。所以,他们俩的关系真的很近,是一个妈的亲兄弟。
07
手足口病用什么药治疗?
治疗原则:目前没有特效药,主要对症支持治疗。
其实家长们不要惊慌,手足口病绝大多数(98%以上)是普通型,属于自限性疾病,所以我们做好对症处理,缓解宝宝不适后,等待疾病消退就行了。
中医治疗:急性发作期,清热泄脾,解毒凉血。恢复期则理脾助运兼以清化。
而对于重症的手足口病,家长识别出来症状后,医院,之后用药由医生根据孩子病情进行,也不用家长们操心了。
08
手足口病后,怎么饮食和饮水?
饮食清软糯为主:
孩子口腔疱疹在发病2-5天后会破裂形成溃疡,这时孩子会觉得嘴巴疼,尤其是吃东西的时候,所以进食就有讲究了。
●建议给宝宝吃偏凉一些的食品,能缓解孩子的疼痛,国外一些医生会让孩子吃些冰淇淋,如果妈妈们不能接受,也最多给孩子吃些温的食品,不能是热的。
●在性状上,要选择软糯的食品,硬的、干的、膨化的的食品就不要给宝宝吃了,否则越吃越疼。
●味道上以不刺激的食品为主,过于酸的、辣的食品不能吃。
●以上食品综合一下,凉了的八宝粥是个不错的选择哦。
●另外,如果孩子确实疼痛的厉害,什么都吃不进去,可以请医生给开些止痛的漱口水,选择喝进去也没啥副作用的类型,在孩子吃饭前10-15分钟使用,能让孩子吃个安稳饭。
及时补水:
孩子生病后,本来就不愿意喝水,再加上嘴巴疼痛,喝水更少。体内缺水后,身体机能会降低,疾病恢复就慢,还可能导致孩子脱水。
所以生病后,一定要保证孩子饮水量足够,评价的标准就是孩子小便次数不减少,颜色透明或者淡黄色。
●孩子一次喝水不多,那就少量多次的喝;
●不愿意用杯子喝,那就用勺子喝;
●不愿意自己喝,那就全家一起喝;
●不愿意喝白水,那可以喝奶、豆汁,也可以喝果汁,但要选择刺激性小的,比如西瓜汁喝,不要喝橙汁、山楂汁等特酸的哦。
09
怎么预防手足口病呢?
儿童手足口病怎样预防?1)首先搞好个人卫生。患儿勤洗手,公共场所不用手乱摸,家长外出归来肥皂洗手更换衣物后再接触孩子。2)家庭和幼托机构的卫生很关键。通风换气,桌面和地面消毒。比如用1:0的84液也就是1公斤水加2-5毫升84液,或者含有效氯-mg/l的消毒液擦拭。2)本病流行期间,尽量不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3)根据儿童生活环境中是否有手足口病发生以及与手足口病患儿接触的密切程度,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4)可以接种EV71疫苗。预防在先,早发现,早期识别危重症,早治疗。与其生病后治疗,不如做好预防不生病,病人的呼吸道分泌物(鼻涕)、口水、大便、皮肤的疱疹里面都有病毒,并且排毒期非常长,所以得好好预防。
病人感染后,第一周传染性最强,但经呼吸道排毒时间有2-3周,经粪便排毒可长达2-3月之久,地面、墙壁、玩具上也有病毒附着。
该病主要的传播方式是接触以上物品,另外,还可以通过呼吸道传播,所以做好以下下措施,能大大降低手足口的发病率,减少宝宝痛苦。
●避免接触病人:
●洗手:
●注意食品卫生:
●不要乱舔东西:
●生病后要隔离:
●大人回家洗脸、洗手后接触孩子:
●少去人口密集的场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