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疾病症状
疾病检查
疾病诊断
疾病治疗
疾病预防
疾病保健

ldquo普通感冒rdquo并不

白癜风医院贵阳哪家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zczz/160205/4769910.html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普通感冒”吃“感冒药”就好?吃什么?怎么吃也有讲究!

换季以来,普通感冒和流感的患者较往日明显增多,前不久,有位医生同仁咨询这样的问题:经了解,患者37岁,无基础疾病,1周前受凉后出现鼻涕、鼻塞和咳嗽症状。4天后鼻部症状消失,但患者表现为咽喉部发痒和刺激性咳嗽而来就医。行胸片检查未见异常,接诊医生予复方氨酚烷胺片、利巴韦林和复方甲氧那明胶囊治疗。之所以跟大家分享这个用药案例,那是因为笔者发现看似很普通的“普通感冒”,却仍有太多人在进行这样的不合理用药,希望能帮助大家提高正确认识。

错误使用抗病毒药物

有些复方感冒药常含有金刚烷胺(抗病毒药物),现在仍有很多人错误将其常规用于治疗普通感冒。也许有人会说,药品说明书里注明可用于普通感冒。然而,实际上它仅对甲型流感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鉴于其抗病毒疗效不确切,且该药副作用相对较大,指南也明确指出普通感冒无需使用抗病毒治疗。更令笔者感到不安的是,此病例不仅用了含有金刚烷胺的药物,还用了利巴韦林。普通感冒竟然应用双联抗病毒药物,这就是非常不合理的用药。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样联合用药的危害性和不合理性不亚于滥用抗生素。其实,利巴韦林不仅副作用大,而且它也不适合用于治疗普通感冒。也许有人会说,第9版《内科学》和《儿科学》教材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章节里提到可用利巴韦林。难道这就是普通感冒可以用利巴韦林的证据?其实不然。首先,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包括普通感冒、急性病毒性咽炎和喉炎、急性疱疹性咽峡炎及急性咽结膜炎等多种类型。其次,利巴韦林注射液说明书里适应症方面明确指出“用于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肺炎和支气管炎”,利巴韦林片剂和颗粒剂型的说明书在适应症方面比注射液多了一项可用于“皮肤疱疹病毒感染”,均没有提出可用于普通感冒。注意事项方面,均特别强调“不宜用于未经实验室确诊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患者”,《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年版)》也是如此强调。换言之,利巴韦林主要用于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支气管炎和肺炎,不是普通感冒;利巴韦林并不是所谓的广谱抗病毒药物(体外试验可算是广谱,但用到人体内目前无证据是广谱)。病毒种类繁多,而它主要用于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且该病毒并不是普通感冒的最常见病毒。普通感冒的病原学以鼻病毒最常见(30%~50%),其次为冠状病毒(10%~15%)、呼吸道合胞病毒(5%)、副流感病毒(5%)、腺病毒(<5%)和肠道病毒(<5%)等。如果未经实验室确诊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以及不是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者,而应用利巴韦林治疗一般属于超说明书用药。《普通感冒规范诊治的专家共识》和《特殊人群普通感冒规范用药的专家共识(年)》对利巴韦林及该类药物也只字不提。《中国儿童普通感冒规范治疗专家共识(年)》在抗病毒治疗中也是不提利巴韦林,但关于病因治疗有提到:“病程早期应用利巴韦林气雾剂喷鼻咽部可能有一定益处”,这句话看似支持利巴韦林气雾剂用于普通感冒,可实际上查看该处所标注的参考文献,正是上述的《普通感冒规范诊治的专家共识》,该文从头到尾根本就没有利巴韦林的字眼。世界卫生组织的《基本用药目录》和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药物说明书均不推荐使用利巴韦林治疗普通感冒。总之,普通感冒不建议应用抗病毒药物。如果要用,既不首选也不推荐使用利巴韦林。

错误使用成分重复的“感冒药”

市面上卖的”感冒药“,虽然药名不同,但里面往往都含有相同或相似的成份。在该病例中,不了解所选用的复方剂里有哪些成份也容易导致后续用药出现问题。其实,复方氨酚烷胺片和复方甲氧那明胶囊均含有“氯苯那敏”。服用含有相同或相似成份的药物,不但不会增加效果,反而可能增加副作用,严重者可致死。因此,在这里提醒大家,在选用两种“感冒药”时,一定要注意了解其成份及药理作用。专家简介王生成

副主任医师,海南省医学会医学科普青委会副主任委员,世界呼吸内镜协会理事

中国介入微创呼吸分会委员,海南省医学会呼吸专业委员,海南省慢阻肺联盟学术秘书

“医院院长联盟”新冠肺炎指导专家,海南省疫情防控督导专家

国内知名医疗资讯平台之一“医学界”专栏作者;“医生站全国十佳讲师、最佳人气讲师”;“基层医师公社”特约撰稿人;“科普中国-科普百科”审稿专家

《新冠肺炎典型病例临床解析》副主编;《肺部疾病超声诊断临床解析》编委

多次参加国家级及省级学术交流并登台讲课,并多次受省电视台和市电视台邀请录制节目

专长于慢阻肺、哮喘、肺炎、呼吸衰竭、烟草依赖、胸腔疾患等疾病的临床诊治,并擅长支气管镜、内科胸腔镜、呼吸机支持、肺功能检测分析等技术,并具有丰富的呼吸急危重疾病抢救经验

本文来源:科普医哥本文作者:王生成责任编辑:大力版权申明本文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End-

转载请注明:http://www.qdnhi.com/jbyf/12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