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疾病症状
疾病检查
疾病诊断
疾病治疗
疾病预防
疾病保健

第8期武月萍医生诊疗日记皮肤起痒

北京中科高效抗白个性施术 http://www.jk100f.com/m/

第8期

年4月2日晴当下正值春季,气候多风且温热,但皮肤起痒疙瘩的人特别多,有的是脸上起细小的红痒疙瘩,有的是手足、上肢、口唇或前胸后背起较大的红疙瘩,上有白头或起水泡。1

有的是全身不定处起成片的痒疙瘩,忽起忽落,还有的是局部皮肤瘙痒增厚。很多人是对花粉、冷空气、灰尘等过敏,有的是每年春季都起,对春天的空气过敏,有的称之为“风疹”、“湿疹”、“丘疹”、“荨麻疹”、“牛皮癣”、“水痘”、“结节性痒疹”、“单纯性疱疹”等等,还有的起名叫“手足口病”(一听该病名,人们都非常紧张),名目繁多,经常令我们无所适从。

到底我们该怎么认识这些问题呢?

皮肤起疙瘩或水疱,共同特点都属于“湿”,湿气多在夏秋之交加重,但在这个季节为什么表现得突出?

从临床表现看,多为“湿热”的特点,考虑为体内湿气随自然界阳气的升散,表现到皮肤上,呈现出疙瘩或水疱。西医名字虽多,内在特征相同,治疗关键是把握其内在特征。

2

1周前,有一同事感冒发烧用消炎药和感冒药治疗后,脸上、身上起了很多红痒疙瘩,头有水疱,周边发红,伴胃满不想吃饭,耳后淋巴结肿大,大便2天未行,舌苔白厚腻。她电话上讲很可能是得了“水痘”或是“荨麻疹”,问我该怎么治?

我根据她描述的病史特点,告诉她起什么名字不重要,关键在辨识内在特点,考虑为内在湿热,外感风寒,用消炎过寒的药物治疗后表寒未散,反而闭表,内湿困阻,没有出路,从皮肤发出,辨证属湿热腑滞困脾。

处方:苇根30g生薏仁30g冬瓜仁30g清半夏12g陈皮15g神曲30g滑石20g连翘12g赤小豆30g厚朴15g羌活10g赤芍15g生栀子10g豆豉30g炒二丑30g3付,日1付,水煎少量多次服。

3天后“服该药后面部疙瘩很快消退,现已消失”,我专门问是否加服西药,她说:“没有,只服的中药”。

3

类似病例还很多,多数都伴有胃肠和呼吸方面的症状,符合中医湿的根源在脾胃,肺与大肠相表里的基本理论。

看皮肤起痒疙瘩这类问题,必须整体收集信息后判断表里状态特点,辨证论治,不必一直纠结于起什么病名。

湿的来源无非有两个,一是外湿(环境潮湿),一是内湿。内湿与饮食关系最为密切,饮食过甜、过油大或肉食过多都会导致湿气加重,另外,大便不畅、运动少(出汗少)、情绪不舒畅、睡眠过晚过少、雾霾大等也是导致体内湿重的因素。

皮肤起痒疙瘩是湿的特点,春季起的多,为春天阳气向外向上升散,引湿外出,但出而不畅的表现,从治疗到预防,应以祛湿热,给湿邪以出路为主,兼以开表通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qdnhi.com/jbyf/12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