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疾病症状
疾病检查
疾病诊断
疾病治疗
疾病预防
疾病保健

夏季将至,警惕疱疹性咽峡炎上

济南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yc/190326/6997150.html

疱疹性咽峡炎可以认为是手足口病的表兄弟,这是一种由于肠道病毒感染人体引起的疾病,特别是春季和夏季,是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期,特别是对于6周岁以下的儿童,更是高发,那么很多人家长都有这样的疑问:疱疹性咽峡炎传染吗?怎么传染?怎么预防?这里就来给大家详细讲解一下疱疹性咽峡炎相关的问题。

一、临床表现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病原体为柯萨奇A组病毒。好发于夏秋季。起病急骤,临床表现为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等。体检可发现咽部充血,在咽腭弓、软腭、悬雍垂的黏膜上可见数个至十数个2~4mm大小灰白色的疱疹,周围有红晕,1~2日后破溃形成小溃疡,疱疹也可发生于口腔的其他部位。

本病病程为1周左右。潜伏期约为2~4天,常突起发热,热度高低不一,最高可达40℃以上,一般持续2~4天,偶可引起热性惊厥。疱疹破溃后会引起咽峡部疼痛、厌食或拒食,可伴有流涎、呕吐、头痛、腹痛或肌肉痛等症状。在大多数情况下,疱疹性咽峡炎预后良好的,呈自限性,自然病程一般为4~6天,很少会持续2周,偶尔会并发腮腺炎。

二、疱疹性咽峡炎就是手足口病吗?

导致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的病毒,有很多重叠交集之处。但是,可以引起疱疹性咽峡炎的病毒并不一定都可以导致手足口病,而手足口病不一定都有疱疹性咽峡炎。

然而,部分手足口病的确可能只表现为疱疹性咽峡炎,而至始至终就是没有出现皮疹。从这个角度来说,疱疹性咽峡炎可能就是手足口病的一种特殊类型,我国卫生部的指南明确指出:无皮疹病例,临床不宜诊断为手足口病。也就是说,没有出现皮疹而仅有口腔疱疹的,建议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如果在此基础上又出现皮疹了,建议诊断为「手足口病」。

三、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需要鉴别吗?

可能鉴别的意义并不大,但建议疱疹性咽峡炎都按手足口病来对待处理,因为,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一样,传染性太强,而且传播途径多种多样,不论是携带者和患者都可成为传染源。

虽然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但亦可因间接经手、毛巾、水杯、衣物、玩具、碗筷、奶瓶、奶嘴、床上用品、医疗器械等传播,流行很快,故多在托儿所、幼儿园等幼托机构中造成流行。

四、如何早期识别重症病例?

疱疹性咽峡炎暂无特效疗法,病程多呈自限性,做好健康宣教,一般对症处理即可,最最重要的,还是如何早期识别重症病例!

具有以下特征,尤其3岁以下的患儿,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最好及时就诊,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和及早予以相应的处理措施。

(1)持续高热:体温(腋温)>39℃,常规退热效果不佳,或高热持续>48h;

(2)神经系统异常:精神萎靡、嗜睡、呕吐、头痛、易惊、情绪激动或烦躁不安、肢体抖动或肌阵挛、颈项强直、眼球震颤、无力、站立或坐立不稳等,极个别可能会出现食欲亢进;

(3)呼吸异常:呼吸增快、减慢或节律不正常,如安静状态下(体温正常时)5岁以上儿童>30次/分钟、1岁~5岁>40次/分钟、2月~12月龄>50次/分钟、新生儿~2月龄>60次/分钟视为呼吸增快,则需警惕神经源性肺水肿;

(4)循环功能障碍:出冷汗、四肢发凉、皮肤花纹,心率增快或减慢、血压升高、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2秒)等;

(5)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血常规中白细胞(WBC)值超过15×/L,除外其他感染因素;

(6)血糖升高:出现应激性高血糖,血糖大于8.3mmol/L。

疱疹性咽峡炎不一定就是手足口病,但也可认为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手足口病」,时刻应提高警惕,提高早期识别重症病例的能力,EV71感染重症病例甄别的关键是密切观测患儿的精神状态、有无肢体抖动、易惊、皮肤温度以及呼吸、心率、血压等,并及时记录。

只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期识别危重信号,及时就诊,合理治疗,一般都可顺利康复。

本文配图均来自网络,不做商业用途,若有版权争议,请联系作者本人。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qdnhi.com/jbyf/121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