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6月后,气温上升快,各种细菌病毒活跃,疱疹性咽峡炎进入高发期。面对来势汹汹的疱疹性咽峡炎,有哪些知识我们必须要知道呢?家长们一起来看看吧!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什么病?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颊炎;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传染性很强,传播快,遍及世界各地,呈散发或流行;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一般主要侵犯1-7岁的一个小孩,尤其是五岁以下的孩子特别多见。
患病后有何表现?
★多以突发高热开始,24~48小时可达高峰升至39~41°C;
★伴头痛、咽部不适、肌痛等;
★咽部出现灰色小丘疹,24小时内发展为水疱和溃疡;
★经1~5天溃疡愈合,一般3天内退热,症状消失;
★要继续隔离,期限为自发病之日起2周(14日),或皮疹结痂后7天。
疱疹性咽峡炎会发展成为手足口病吗?
这是两种疾病。虽然引起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的病毒有很多是相同的,但发病机制不同,感染的部位也有所区别——疱疹性咽峡炎的出疹部位为咽部、扁桃体、软腭等,一般不见于齿龈和颊粘膜;
手足口病的出疹部位为手、足、口,也可见于臀部,口腔出疹一般见于舌、颊粘膜和硬腭,较少波及咽部、扁桃体和软腭。疱疹性咽峡炎较多为局部感染,而手足口病为全身性感染。
更主要的是手足口病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而疱疹性咽峡炎一般不会。
在手足口病发病的早期,如果只有口腔的表现,可能会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应该如何治疗?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良性的自限性疾病。治疗以解热镇痛、补液等支持治疗为主。非特殊情况,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或者抗病毒药物。
疱疹性咽峡炎的治疗重在护理,孩子一旦中招,病程中的治疗和护理,家长把握两个重点:
1、退烧。高烧是疱疹性咽峡炎的一个突出症状,如果物理降温效果不明显,家长可以配合西药退烧药帮孩子进行退烧。
2、补水。因为嘴巴里有疱疹时会很疼,常影响孩子进食,加上这个时候肠胃功能肯定是薄弱的,孩子本来就没胃口,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吃一些温凉的流质或较软的食物。鼓励孩子多喝水,多让孩子用凉盐水漱口。
注意:如患儿精神萎靡、持续高热、抽搐,一定要及时就医!
如何预防疱疹性咽峡炎
从传播源上防范。
疱疹性咽峡炎是典型的粪-口传播,传播速度非常快,孩子养成几个好习惯,可以很大概率的预防疾病。
1、勤洗手是预防疱疹性咽峡炎最重要的措施;注意提醒孩子吃熟食,不喝生水。
2、注意室内卫生,勤通风,多晒被子和衣服。
3、合理搭配饮食,保证身体所需营养;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
4、尽量少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
5、当孩子患病时,家长应积极就诊并配合学校做好隔离工作;患儿的隔离时间为被自发病之日起2周(14日),隔离期间尽量不与其他孩子或成年人接触,避免疾病传播;从内因上防范。
疱疹性咽峡炎其实就是感冒,它属于上呼吸道感染,病位浅、预后好,不是严重的病。它的病机是湿热阻滞,上攻咽喉。它是典型的有湿又有热,夏天的季节特点就是热夹湿,所以在五六七月份,特别高发。孩子只要稍有饮食调理不当,一不小心就会中招。因为传染性强所以学校和社会特别重视。一旦被传染,家长也不需要过度紧张,家长的重点,要放在预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