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夏季,温度升高,雨水渐多,正是病毒繁衍滋长的季节。
由于宝宝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免疫力和抵抗力相对薄弱,更是备受这些病毒的“疼爱”。
夏季最常侵扰宝宝的罪魁祸首——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
下面就跟着小树老师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两种流行病毒,协助爸爸妈妈要做好日常防护,让宝宝安然度过病毒高发季。
“手足口病”是神马?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环境中有20多种肠道病毒都可引发手足口病,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每年的5~8月份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
症状表现
患儿宝宝还会有出疹表现,绝大部分患儿预后良好,多数1周左右痊愈,属于轻型的手足口病。轻型的手足口病多由柯萨奇病毒感染所致。
仅少数3岁以下的婴幼儿会出现重症手足口病,如脑膜炎、脑干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以及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可因病情危重而致死亡,或即便存活也会留有后遗症。重症的手足口病则是由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所致。
预防
手足口
手足口病疫苗主要是预防由EV71型病毒引起的重症手足口病。该疫苗适于6月龄~3岁的宝宝。每次使用的剂量为0.5ml,于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基础免疫程序为两剂,两剂之间间隔1个月。
鉴于重症手足口病给宝宝所带来的危害严重,建议具备条件的家庭选择接种手足口病疫苗。
预防手足口“15字诀”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峡炎,夏秋季为高发季节。
症状表现
以发热、咽痛、咽峡部黏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为主要表现,为自限性疾病,一般病程4~6日,重者病程可持续2周。
因咽部小疱破溃后形成溃疡,会剧烈疼痛,宝宝会有拒绝吃饭,甚至拒绝吃奶和喝水,有的还流口水、哭闹等表现。
爸爸妈妈不用太焦虑,对宝宝来说最难受的几天就是快痊愈的那几天,即溃疡期,这样的情况持续3-5天就会完全好转。
温馨提示
疱疹性咽峡炎仅咽喉部分有疱疹,手足口病除了咽喉部分有疱疹,手脚也有疱疹。
预防
疱疹性咽峡炎
1、进食容易消化的食物,进食困难时应以流食为主。让宝宝多喝水,可以喝适量凉开水。因为宝宝口腔里有创面,细菌停留在这里可能会繁殖,黏膜破了之后会渗出来一些液体,对细菌来说是有营养的。喝凉开水不仅有镇痛的作用,还可以把创面给冲刷干净,利于恢复。
2、避免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疱疹性咽峡炎通过飞沫、唾液、口腔接触传播,从潜伏期开始,一直到完全恢复都具有传染性,因为疱破了以后,虽然有抗体了,但是很可能还会扩散给其他人。
3、注意卫生,尤其是手的卫生,要勤洗手。
4、不吻孩子手和嘴,不要冲孩子喘气。不和孩子共用餐具,不和孩子入嘴同一个食物,孩子食物自然冷凉不要用嘴吹
医院就诊的情况:
1、持续高热,腋下体温超过39.0℃;
2、精神差,脸色不好;
3、拒食甚至呕吐;
4、尿量明显减少;
5、寒战,肢体抖动或惊厥。
问题答疑
如何区分水痘和手足口?
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水痘的疹子一般会遍布全身,以前胸、后背部最多,此外,头皮、脚底、手指、手掌都可能出现疹子,呈现透明的水泡,泡内液体较多,宝宝会感觉很痒。
手足口病的疹子则主要出现在口腔黏膜、手、脚和屁股等部位,泡内液体较少,比较干瘪,同时伴随口咽或口腔溃疡,宝宝会因咽痛导致拒食。
得过一次手足口,以后还会再得吗?
环境中有20多种肠道病毒都能导致手足口病。各种病毒间,甚至同种病毒不同血清型间缺乏有效的交叉保护。
因此得过一次手足口病的宝宝有可能因感染不同种病毒(或不同的血清型)而导致多次发病。所以,即使得过手足口病的宝宝也还是要预防这种病。
得过手足口,还要接种手足口疫苗吗?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有很多,如果不知道宝宝得的手足口病具体是由哪种肠道病毒或者确定不是由EV71病毒引起的话,那么还是建议给宝宝接种EV71疫苗来预防EV71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等疾病。
好月嫂服务项目
?服务项目:月嫂医院护工婴幼儿纪念品等
?联系方式:-/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