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儿童服务全家
精良技术品质服务
疱疹性咽峡炎
夏秋季节多见
传播:唾沫
场所:托儿所、幼儿园
近期流行一种特殊类型的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疱疹性咽峡炎”,请各位家长朋友要注意啊。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疾病,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感染性较强,传播快,呈散发或流行,夏秋季为高发季,主要侵犯1岁—7岁儿童,严重的可以引起心肌的损伤。
中医典籍中虽对疱疹性咽峡炎无明确记载,但据其临床表现可归于“风热喉痹”,“口疮”,“湿温”范畴。常见于婴幼儿,临床特征为骤起高热伴有咽喉痛、头痛、厌食,并常有颈,腹和四肢疼痛。起病2日内口腔粘膜出现少数直径1-2mm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多见于扁桃体前部,但也可位于软腭,扁桃体,悬雍垂,舌部等,在以后的24小时内水泡破溃变为浅溃疡,直径一般在5mm以下,1-5日内愈合。
一
起病初期:
多因外感风热或暑湿,外邪与内湿相互斗争,咽喉为肺胃之门户,湿热蕴毒,上蒸咽颊,从而引发。多见发热、咽痛、咽红、有溃疡型脓疱,咳嗽、多伴随口渴,不思饮食,便干或泄泻,小便黄,舌质红苔黄。
调理原则:
清热利咽
取穴:
内八卦10分钟,清天河水15分钟,清胃10分钟,平肝清肺10分钟。
注:若起高热(38.5以上)加退六腑15分钟,若大便干结加清大肠10分钟,烦闹不安加小天心下。
二
高热持续期:
正邪相交,不相上下,可出现高热持续不退,或反复高热。多见高热、口渴烦躁、咳嗽、疱疹肿大、溃烂、不思饮食、烦闹不安、尿黄目赤、甚者出现神昏抽搐的现象,舌质红苔黄厚。
调理原则:
清热解毒,利咽止痛
取穴:
内八卦10分钟,退六腑15-20分钟,清天河水20分钟,清胃10分钟,平肝清肺10分钟。
注:若出现神昏抽搐,加拿列缺、掐人中。
三
后期:
热甚伤阴,余热未清,伴有口干喜饮,手足心热,纳呆,少气倦怠,疱疹干瘪。应在邪去正伤之时,清解余热,扶正固本。
调理原则:
滋阴清热,扶正固本
取穴:
二马10分钟,清补脾10分钟,清天河水10分钟。
注:纳呆食少加清胃10分钟,便干腹胀加运内八卦10分钟,咳嗽加平肝清肺10分钟。
减轻不适的方法
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可用淡盐水漱口。因肠道病毒有多种,同一患儿可重复多次感染此病。治疗期间要注意休息,不要剧烈活动,要睡足觉,喝足水,少吃饭,多吃菜,不吃冰糕、不喝饮料。饮食上要注意保持清淡,要多喝温开水,多给孩子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青菜、水果等,尽可能少吃煎、炸类的油腻食品。忌食刺激性食物,如酸、甜、辣、咸、热、硬等,尤其要注意不吃过热、过冷的食品,避免刺激口腔破溃部位引起疼痛。可取适量绿豆、苦瓜、薏米、大米等煮粥或汤,放凉后适量给患儿饮用。
食疗妙招
三豆饮由日常食材组成的三豆饮制作简单,对于这个季节容易出现的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幼儿急疹等有很好的预防以及加速痊愈的作用。
材料:黄豆(一把)、绿豆(一小把)、黑豆(一小把),黄豆:黑豆:绿豆=5:3:3,3岁以下的宝贝用量减半。
熬制方法:三种豆子入锅,加水,大火熬开,再小火慢熬2个小时或以上。水宜多,取汤汁服用。
饮用方法:当水频服,喝水不吃豆、豆水不过夜。
调理功效:健脾益肾,清热解毒,消暑止渴
适用范围:一切热证,皮肤红氧、面红耳赤、夏季暑热;小儿抵抗力低下,便秘,鼻炎干痒,虚热等情况
注意事项:舌苔厚水滑、大便溏稀、腹胀腹痛者不适合服用。
不能分辨各种情况的请咨询爱迦佑旗舰店一、二、三部。
一部:桃园北路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