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
孩子咽喉痛、头痛、腹泻、呕吐,发烧、咽喉有疱疹……乍一听,这好像是感冒和手足口的症状,其实不然,立秋刚过,又一轮高发病来了—疱疹性咽峡炎。爸爸妈妈要警惕!
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颊炎,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传染性很强,传播快,遍及世界各地,呈散发或流行,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主要侵犯1~7岁小儿。同一患儿可重复多次发生本病,系不同型病毒引起。常继发于急性鼻炎、肺炎、流行性感冒、疟疾、流行性脑膜炎,亦可单独发生,除咽部外,口腔黏膜亦可发生疱疹。
疱疹性咽峡炎有哪些症状?
临床表现为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等。体检可发现咽部充血,在咽腭弓、软腭、悬雍垂的黏膜上可见数个至十数个2~4mm大小灰白色的疱疹,周围有红晕,1~2日后破溃形成小溃疡,疱疹也可发生于口腔的其他部位。病程为1周左右。主要侵袭1~7岁儿童,潜伏期2~5天,全身症状一般在4~6天后自愈。
疱疹性咽峡炎VS手足口病:
目前正是疱疹性咽峡炎高发期,这引起了很多家长担忧。导致疱疹性咽峡炎的柯萨奇病毒,也是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因之一。但两者的疱疹位置不同,疱疹性咽峡炎仅限于咽部;手足口病则先出现于口腔内,再发展到手、足、腿部等部位。两者的发病风险不同,疱疹性咽峡炎虽急骤高烧,但很少会出现重症;而手足口病病情轻者,1-2周可自愈,病情较重者易导致脑炎、心肌炎等。
如何尽早识别疱疹性咽峡炎?
很多家长会有疑问,既然疱疹性咽峡炎早期的表现是发烧,只有等到咽部起了疱疹才能确诊,因此常被误以为是感冒而延误治疗。那么怎样才能尽早将疱疹性咽峡炎从普通感冒发烧中识别出来呢?
一般来说,在夏季,如果宝宝持续高烧,就要提高警惕是否患上了疱疹性咽峡炎了,如果又发现宝宝发烧后开始变得不太愿意吃东西,老是哭闹不止,而且口水也总是流下来,就要留意观察宝宝的口腔咽部变化,看看是否有疱疹,一旦疑是疱疹性咽峡炎时,医院请专业的医生进行诊治,切不可当成普通感冒发烧而继续自行用药。
疱疹性咽峡炎如何治疗?
疱疹性咽峡炎看起来比感冒要严重很多,但是和感冒一样,依然是无特效药的疾病,也不用吃抗生素、中成药、所谓的抗病毒药。大约7-10天,宝宝可自愈。
但是,疱疹性咽峡炎会令宝宝非常不舒服,比如咽喉痛、发烧等,还是需要采取一些对症处理的。
口腔及咽喉有疱疹:
咽喉及口腔有疱疹会很疼,会影响宝宝进食。可以用温开水或盐开水给宝宝漱口,给宝宝吃一些温凉的流质或较软不需要咀嚼的食物。鼓励孩子多饮水。必要时可以吃一些冰的东西缓解疼痛,看宝宝的月龄和接受程度。
发烧:
对于轻、中度发热,以物理降温为主。体温超过38.5℃时,可给予退热药。
疱疹性咽峡炎如何预防?
1、不要和患有疱疹性咽峡炎的人有亲密接触:疱疹性咽峡炎主要通过粪-口和唿吸道传播;
2、家长不要亲吻孩子,不和孩子共用餐具,不要用嘴吹凉孩子的食物;
3、注意卫生,培养宝宝勤洗手的好习惯;
4、父母、家人从外面回到家也要洗干净手,以防把病毒间接传给宝宝;
5、不带宝宝去人多的地方,尽量少接触公共游乐设施;
6、让宝宝多喝水,多吃蔬菜和水果;
7、经常开窗通风,创造良好的居室环境;
8、保证充足的睡眠,增强宝宝免疫力。
喜欢就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