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herpangina)是由肠道病毒(一般为柯萨奇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颊炎,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传染性很强,传播快,遍及世界各地,呈散发或流行,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主要侵犯1~7岁小儿。临床以发热、咽痛、咽峡部黏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为主要表现。为自限性疾病,一般病程4~6日,重者可至2周。同一患儿可重复多次发生本病,系不同型病毒引起。
看起来病因明确,症状典型,预后良好,复发也有明确病因。
有几个小问题。
1.病毒感染,为什么查血白细胞计数通常明显升高?就算白细胞升高,不能作为细菌感染的完全指征,那为什么杀菌剂治疗,通常效果很明确?(细菌感染,杀菌剂等术语可参考《病毒,细菌,支原体都是什么鬼?怎么破?》)
2.柯萨奇病毒感染,为什么症状只出现在天气湿热,或者孩子内有湿热的情况下?
3.反复,是因为感染了病毒的不同分型。为什么表现症状如此相似?
4.很多时候还会伴随呕吐,怎样和诺如病毒进行鉴别?
嗯……怎么说呢?
慕丹阳斋扮演的慕丹阳斋一直不愿意将疱疹性咽峡炎作为一个独立的疾病来认识。
也许说它是湿热外感的一种伴随症状更为贴切。
西医角度来说,它通常也不会止于咽峡炎,处理稍有不当,较易发展为更为严重的呼吸道疾病,包括肺炎。
中医角度来说,湿热,(一般随风邪入侵),同气相求,最易侵犯脾胃。通常会伴随腹痛,厌食,甚至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但很难仅仅根据胃肠症状,就判断一定是柯萨奇病毒,或是诺如病毒(之前的几个问题,也同样适用于诺如病毒,把复杂的传染病病情归结为一种病毒,未必完全科学)。
治疗还是和之前讲过的一样,及时就诊,对证治疗。很容易好的。
护理最需要注意的就是,在天气特别湿热,或者剧烈变化的时候,务必减少户外活动。吃西瓜有帮助!
回答几个问题。
1.有自限性,是不是不治也能好?很多家长都这么问过。
自己会好,但也有可能会发展到肺炎。
治与不治,个人觉得不能完全依靠不可预知的未来。
2.是不是疱疹性咽峡炎?是不是很严重?更多家长这么问。
慕丹阳斋扮演的慕丹阳斋再次重申自己的观点。疱疹性咽峡炎只能算是湿热外感的伴随症状。
不治或者治的不太对证(术语讲,失治误治),很容易加重。
治疗和护理得当,也恢复的很快。至少不比打吊瓶慢。
3.为什么慕丹阳斋扮演的慕丹阳斋总是对疾病本身不太重视,只看重致病的因素?
嗯,是啊。
无论什么样的病原微生物,病毒细菌还是支原体,其实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的。同样的环境,有的人感染,有的人不感染。同一个人,有时候感染,有时候不感染。
如果和症状相比,中医更愿意探究症状之后的原因。
如果这个原因是因时因人而异的,那么治疗方案也不应该如循证医学般的整齐划一。
4.不管是柯萨奇病毒,还是诺如病毒,可能都不是治病的根本因素?
善乎哉问也。
举例说明,即使在传染病最严重的时期,比如非典,禽流感等。只要保持正常的卫生习惯,合理饮食,注意休息,大部分人是不会患病的。
可见发生疾病的根本原因,不在有多么厉害的病原微生物,而是人体内在状态的是否平衡。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里的正气,狭义来说就是指人体内在的平衡状态。
注意,这种平衡的状态是自然而然就可以获得的,而不是通过进食某种神奇的补品达到的。
疾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对疾病的误解,包括漠视和恐慌。
端午刚过,阳气正盛,平心静气,可得造化。
慕丹阳斋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