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是由多种(型)肠道病毒(如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引起的,以发热、咽红、咽痛、上腭粘膜水疱为主要症状的婴幼儿期的常见传染性疾病,但非法定传染病。通常在夏、秋季节流行,冬季也会有发生。
主要表现:
临床表现差别很大,有的很轻,有的却很重,不同年龄临床特点也不太一样。重的起病急,高热起病,约2—5日后下降。患儿烦躁哭闹明显,有的患儿可有呕吐及腹泻。轻的仅有1-2天的轻中度发热。
小婴儿常表现为拒食拒水,口水增多明显。年长儿常会自诉咽痛。检查可发现咽峡充血特别明显,舌腭弓、软腭、硬腭及悬雍垂处有浅灰色的小疱疹,直径1-2毫米,周围有红晕,2-3天破溃为白色溃疡,疱疹与溃疡常同时存在。病损数目多至5-10个,也可少至1-2个,多集中在咽颊部,偶尔可在扁桃体及舌部见到单个疱疹或溃疡,颊粘膜比较少见。可伴有颌下淋巴结肿大。
流行病学、传染源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隐性感染者难以鉴别和发现。
传播途径
胃肠道(粪-口途径)传播
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
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播,尚不能明确是否可经水或食物传播。
治疗及护理
高热时,要积极予以退热处理。如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增高明显,CRP增高明显,可使用抗生素。局部可用金霉素鱼肝油或中药气雾剂喷雾,以达到局部止痛消炎作用。
疱疹性咽颊炎的孩子咽喉部疼痛明显,多饮白开水,可进食有营养且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如牛奶、菜粥、面条汤。不要吃太热、辛辣、味重的食物,以免刺激咽喉,加重咽痛。保持大便通畅,可让患儿服用一些清热解毒的中药以帮助通便。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一般预防措施
加强锻炼、均衡饮食、增强体质、提高疾病抵抗力
健康教育,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湿式清洁、避免扬尘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太阳
个人预防措施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爱儿坊美茵河谷幼儿学苑
年6月17日
北京看白癜风疗效好专科北京手术治疗白癜风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