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疾病症状
疾病检查
疾病诊断
疾病治疗
疾病预防
疾病保健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的防治知识

因5-7月为手足口病及疱疹性咽峡炎高发期,所以请家长配合幼儿园做好疾病防范及预防工作,以下是手足口病及疱疹性咽峡炎知识,请家长仔细阅读。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HFMD)是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因常在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水疱或溃疡,故称为手足口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一般全年均有发生,5—7月为高发期。多数手足口病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一般急性起病,潜伏期3-8日,有低热、全身不适、腹痛等症状。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水疱小米粒至绿豆大,周围有红晕。疱内含浆液一般不破溃,一般2-4天后吸收干燥,一般不留瘢痕。这些水疱主要见于手指或脚趾掌面、指甲周围以及足跟边缘。嘴里的水疱容易破溃形成糜烂或溃疡,疼痛而影响进食。除手足口外,婴幼儿或皮疹多者,还见于手掌、足底、臀部、大腿内侧及会阴部,有时膝、肘部也可见到。皮疹无痛无痒子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哪些人容易患手足口病?

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病。由于成人的免疫系统较完善,成人一旦感染一般不发病,也无任何症状。但感染后会传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护,避免传染给孩子。

手足口病是怎么传播的?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很多,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喷的飞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另外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

孩子出现可疑症状怎么办?

如果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同时要密切观察。不要去幼儿园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玩耍。一旦出现突然发高烧或神志不清、昏睡、肌肉或身体抽动、呼吸困难等,医院就诊。

手足口病如何防治?

手足口病目前没有疫苗,但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是完全可防可治的。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注意环境卫生,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保持口腔清洁,不喝生水及生冷的食物,多饮白开水或清凉饮料,多吃新鲜蔬菜和瓜果。同时注意居室内空气流通,勤晒衣被,经常彻底清洗儿童的玩具或其它用品。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家长应尽量少让孩子到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以减少被感染的机会。家长外出回来应先洗手、换衣服再亲近小孩。

此外,还要注意婴幼儿的营养、休息,防止过度疲劳而降低免疫力。接触婴幼儿的家庭成员也要注意个人卫生。

注意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家庭成员的衣服、被褥要在阳光下曝晒,经常对孩子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

如果家里有孩子感染要特别注意什么?

要注意不让生病的孩子接触其他儿童;看护人接触孩子前、后都要洗手;生病孩子的衣服、玩具、餐具、枕头被褥等要保持卫生,孩子的日常用具要消毒;要勤开窗通风。如果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得病,还应及早告诉老师,并不要着急让孩子去幼儿园,要在全部症状消失一周后再去,防止传染其他孩子。

手足口病多数为自限性疾病,并不需特殊治疗,一般1周左右即可自愈。重症手足口病病例不到2%,病情危重者可在发病1~5天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等。但是我们家长不必恐慌,只要对幼儿加强观察,一旦出现高热、精神萎靡、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站立或坐立不稳等严重的症状应及早就医。

怎样对日常用品进行消毒?

如果家里没有孩子得手足口病,采用一般家庭的预防方法即可,不需要使用消毒剂。如果家里有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可采用以下方法消毒:奶嘴、奶瓶、餐具、毛巾等物品用煮沸3分钟;污染的玩具、桌椅和衣物等使用含氯的消毒剂(84消毒液或漂白粉)按使用说明每天清洗消毒;肠道病毒对普通消毒剂如70%酒精、5%来苏尔等有抵抗作用,消毒效果不好;对氧化剂如1%过锰酸钾、1%双氧水和含氯消毒剂较敏感,可以选择这类消毒剂。此外,人肠道病毒对高温、干燥、紫外线等敏感,也是很好的消毒选择。

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因

  本病病原体种类很多,以柯萨奇A组病毒(1~6,8,10,22)、疱疹病毒、EB病毒较多见。当劳累过度,过敏体质,气温突变、身体受凉或某些物理、化学因素等刺激,使身体免疫能力低下,易患此病。

疱疹性咽峡炎的症状

  多见于3~10岁儿童,好发于夏秋季。同一患者可多次发生由不同型别病毒引起。潜伏期3~10天。多以突发高热开始,24~48h可达高峰,升至39~41℃,伴头痛、咽部不适、肌痛等,婴幼儿常有呕吐、拒食,甚而发生高热惊厥;年长儿童及成人常见严重的咽痛、吞咽困难、四肢肌痛、厌食乏力等。持续4~5天后,咽部出现灰色小丘疹,24h内发展为水疱和溃疡,其周围绕以1~5mm的红晕为特征性的病变。皮损常现于扁桃体前柱、软腭区缘和腭垂。经1~5天溃疡愈合,一般3天内退热,症状消失。本病预后良好。   检查时,可见患儿上腭、口腔黏膜、咽后壁、扁桃体等口腔黏膜出现灰白色小疱疹,大约在1-2天内疱疹破溃形成溃疡。一般疱疹性咽峡炎往往都伴有牙龈一碰就出血,口腔内有臭味,还会伴有颌下淋巴结肿大,但很少波及口腔外部的皮肤。

检查

疱疹性咽峡炎的检查

根据急性发热起病,口腔有丘疹水疱性损害及培养出柯萨奇或埃可病毒,即可诊断。它与一些口腔有水疱的病毒性疾病鉴别。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增高,取咽部疱液或大便,经组织培养或接种于乳鼠可得致病病毒,同时可取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清进行特殊的中和抗体、补体结合或血凝抑制试验,以助确诊。

疱疹性咽峡炎的诊断

  可根据症状和特征性口腔损害作出诊断。最好通过从损害处分离到病毒或通过特征性抗体滴度升高加以证实,但这些检查并不推荐常规采用。鉴别诊断包括疱疹性口腔炎(特点为任何季节均可发病,呈现更大的,持续更久的溃疡),复发性口疮和Bednar口疮(很少发生于咽部,而已一般无全身症状)。柯萨奇A组10型病毒也会引起类似病变(淋巴结性咽炎),但口咽部损害突出,呈现白色到黄色小结。

疱疹性咽峡炎护理   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可用淡盐水漱口,但如有发热,应给予抗菌药物治疗,以便控制继发性细菌感染。

疱疹性咽峡炎的预防

  疱疹性咽峡炎为儿童夏季常见病,预防此病,家长要注意保持孩子个人和室内的卫生,尽量不带孩子去嘈杂的公共场所。









































白癫疯医院
白癜风治疗要花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qdnhi.com/jbjc/1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