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气候晴雨不定,依旧潮湿,很多宝宝都患上了疱疹性咽峡炎,医院儿科患儿明显增多,引发家长的担忧。宝宝高烧40度,嘴里还长了小疱疹?是“手足口”来袭还是新病毒爆发?疱疹性咽峡炎,到底是怎样一个厉害角色?在此,医院儿科为各位家长解读疱疹性咽颊炎,为家长们支招防治。
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由柯萨奇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峡炎。它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传染性很强,传播快,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主要侵犯1~7岁儿童。柯萨奇病毒是肠道病毒的一种,常经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人体,是引发手足口病的常见病毒之一。正是因为这点,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的初期症状有些相似,都是先出现发热症状,之后长疱疹。区别在于,得了疱疹性咽峡炎,疱疹长在宝宝的嘴里、咽部,基本不出现在身上。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说说疱疹性咽峡炎的护理办法。
1、首先要降温,最好采用物理降温法,比如给宝宝洗温水澡或者用温毛巾擦宝宝的身体、腋窝等,若是高烧38.5度以上,可以考虑服用儿童退烧药;如果宝宝高烧不退、精神萎靡或者其他病症,一定要及时就医,寻求医生的帮助。
2、其次是要多喝水,宝宝嗓子长了疱疹不爱喝水是肯定的,这时候家长更要有耐心,想办法哄着宝宝多喝水,或者喝点鲜榨果汁也可以,补充维C的同时还能补充水分。
3、疱疹性咽峡炎口腔疼痛明显,患儿大多都有拒食现象。应该注意给患儿补充营养,食物不宜过热,应该清淡一些,不油腻,并富有营养。
4、为防止继发感染,保持患儿口腔清洁。饭前饭后用淡盐水漱口,不会漱口者可用棉签蘸淡盐水清洁口腔。
5、忌食刺激性食物,如酸、甜、辣、咸、热、硬等,避免刺激口腔破溃部位引起疼痛。
疱疹性咽峡炎的预防
1.勤洗手,家长自己莫忽视。孩子在外出回家后、饭前便后、打喷嚏后,家长或看护人在接触孩子前,或替幼儿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要用流动清水及洗手液或肥皂洗手。
2.别凑热闹,少去人多的地方。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接触传染,所以,尽量避免到人群拥挤的地方,防止交叉感染。
3.家长不要亲吻孩子,不和孩子共用餐具,不要用嘴吹凉孩子的食物。已经得了手足口病或者疱疹性咽峡炎的孩子,至少需要隔离两周。
4.勤清洁,做好消毒工作。孩子餐饮具、奶瓶使用前要煮沸或高温消毒;玩具及地面、家具等表面要每周清洁;尿布、毛巾、衣物、被褥等应经常换洗与晾晒。
5.多通风,保持空气清新。居室要经常通风,家中应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6.均衡合理的饮食、不吃生冷的食物,保证优质睡眠、适当的锻炼,保持健康的免疫力。
7.父母要及时对患病宝宝的衣物晒干,消毒可能被污染的物体,单独用热水清洗被污染的衣物。
医院温馨提示:
由于疱疹性咽峡炎的初期症状与一般感冒或手足口病区别不大,很容易误判病情而延误治疗,所以如果发现孩子有发烧症状,建医院确诊。--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