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到底是怎么回事?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一样,是夏秋季的高发病。它多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于1-7岁的儿童。
潜伏性它会在孩子体内潜伏2-4天,以至于在发病前几乎没有任何症状。但它一旦发病,就会呈现突然的高热。
但这个高热一般在38度左右,「谣言」中所说「40度都不退」有些夸张了。
传染性这种病毒具有高传染性,它通过「粪-口」或「呼吸道」等渠道传染,而且传染速度很快。
医院急诊科主任王荃教授表示,家长跟孩子之间的亲吻一般不会传染该病,因为家长很少得这种病,并不像传闻中说的那么让人恐慌。
反而是孩子之间的传染才更值得令人警惕。
在早教班、幼儿园等孩子多的地方,很容易成群地中招。
主要表现在发病初期,它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突然的高热和咽部红肿。
而这很容易就误会为感冒、咽炎或其他炎症引起的疾病。
后期疱疹性咽峡炎的症状会愈发明显,表现为:咽喉疼痛,口腔、咽部出现水泡,进而形成溃疡。
这时孩子就会出现拒食、哭闹的现象。
如何战胜疱疹性咽峡炎?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大部分孩子在一个星期内会自愈。
目前,并无特效药,所以一般我们会采用对症治疗:
降温
先积极地采用物理退烧的方法,比如用温湿的毛巾,为孩子擦擦身体、腋窝等。
当孩子发烧至38.5度以上且精神状态萎靡时,要遵医嘱服用退烧药。
多喝水
生病后孩子嗓子疼不爱喝水,我们一定要想尽办法地哄孩子补充水分。
比如给孩子喝一些鲜榨蔬果汁,不仅补充了一些维生素,也有助于补水、排尿,进而带走一些热量。
饮食
孩子咽部溃疡,疼痛,所以我们要准备柔软但有营养的流食,比如粥、牛奶等,方便孩子吞咽。
但须注意,不要太热,温凉一点,孩子喉咙会比较舒服。
就医
强烈建议,可以由家中大人提前挂号,不医院内久等。
医院里,常有孩子的哭声、喧闹声,又到处都是病菌,不仅影响孩子休息,还可能造成交叉感染。
但孩子如果总是高烧不退,或者什么也吃不下,建议及时就医,寻求帮助。
消毒
这个病毒,会通过「粪—口」传染,所以在处理完孩子的粪便后,一定要注意消毒、洗手,尤其是家有俩宝的家庭。
最好隔离看护,避免传染。
除此外,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这是病毒引起的疾病,一般情况下,别随便给孩子乱吃抗生素。
提前预防勤洗手
无论是在家还是幼儿园,帮助孩子养成「勤洗手」的习惯,非常有益。
「饭前便后」勤洗手,也就有效地阻断了病毒的传播途径,不知可以减少多少病毒的「骚扰」。
少去人多又闭塞的环境在病毒肆虐的高发时期,尽量避免带孩子到封闭、人又多的环境中长时间逗留。
空气流通性差,就容易导致病毒的交叉传染。
疱疹性咽峡炎一般会持续5-7天,而每一天都是对孩子和父母的双重折磨。
孩子醒着,我们应尽我所能地陪着她,转移她的注意力,哄她喝水,减轻她一丝丝的痛苦。
疱疹性咽峡炎并没有「谣言中」那么可怕,家长们千万不要慌乱。
毕竟,我们的镇定,才会带给全家战胜疾病的信心!
(非原创声明:本文内容转发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