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小编带着大家看一组赵慧院长分享的案例,大家进行一个了解和学习。
请看图
每年这个季节都是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的发病高峰。儿科门诊经常是人满为患,其中疱疹性咽峡炎多时可过半数。面对病毒来袭,有孩子的家长做好准备了吗?
今天儿科医生带你认识一下这个病。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进展分三个期。第一个就是潜伏期,这期间,患者不会有任何症状,但是体内病毒大量复制,并且已有传染性,要不为嘛叫潜伏期呢,就是说这阶段都是在地下工作的,这阶段一般是1-2天。随之进入前驱期,这个时候只是发热,可有嗓子发红、不爱吃饭等症状,记住疱疹还没有出来,要不咋叫前驱期呢,这个时候往往是带宝宝就诊的高峰,可由于没有疱疹,医生也不能断定是否是疱疹性咽峡炎而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很可能第二天就出来疱疹了,家长朋友们不要觉得前面的医生水平低没有诊断出来,医生不是神仙,没有体征时是没有办法做出诊断的,前驱期大约1天左右。等到了第三阶段,也就是症状明显期,上腭粘膜即会出现红点、小水疱,在2-3天内变成灰白色疱疹,继而破溃,形成白色或黄色的溃疡。仍会有发热,几乎会在溃疡形成的同时,体温开始下降。水疱破溃成溃疡有疼痛感,会影响到患儿的进食,婴幼儿会表现为流口水、拒食,大约会持续2-3天。我们来加一下时间,就是1个星期的时间差不多就会好了。
对抗“恶魔”,四条“红线”要守住
红线一:宝宝发烧超过三天,需及时就诊
虽然多数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预后良好,属于自限性疾病,症状较轻的孩子一般一周左右痊愈,但少部分孩子会出现脑炎等并发症,危及生命。
医生提醒,如果患儿超过三天高烧不退,或出现浑身发软,呕吐,惊跳,肢体抖动等情况,要高度怀疑并发脑炎可能,需及时就诊。
红线二:别凑热闹,少去人多的地方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接触传染,所以,体弱的孩子要尽量避免到人群拥挤的地方,防止交叉感染。已经得了手足口病或者疱疹性咽峡炎的孩子,至少需要隔离两周。
红线三:外出回家及时洗手,家长不要忽视
外出回家要及时洗手,许多家长对孩子们都是这样要求并且执行的,对自己就难免松懈,这同样会给孩子的健康带来隐患。成人接触了手足口病毒同样可能感染此病,由于成人抵抗力强等原因,没有出现手足口病的相关症状,但是已经处于隐性感染状态了。虽然没有相关症状,但体内已经携带了该病毒并且也会向外排毒,传染给孩子。所以,家长也要注意个人卫生,要勤洗手、换洗衣服、晒被褥。
红线四:不要乱用抗生素
有的家长说用抗生素去预防,这是不科学的。因为抗生素是杀菌和消炎的作用,却没有预防感染的作用。如果家长给孩子乱用抗生素,还会导致菌群混乱,无形中会延长病程,加重病痛。
多注意
1、大量喝水。因为喝水可以增加体内循环,稀释病毒在体内的浓度。
2、重在平时调理,关键时候才能显示强大的抗病能力。
饮食方面: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有的家庭一日三餐鸡鸭鱼肉,孩子每天零食不断,睡觉前还喝很多奶。很多家长想着多吃好东西,孩子身体肯定棒,未想到欲速不达,孩子反而经常生病。中医认为,“四时欲得小儿安,常要三分饥与寒。”体虚小儿的饮食要荤素搭配,不宜过饱,切忌不可盲目补充高热量的蛋白粉等物质。
赵奶奶温馨提示:
医院儿科就诊,明确诊断;
有惊厥史的孩子建议不用氨酚磺纳敏;
因个体差异,应听取儿科医生的建议与治疗方案。
这里是豫南爱的起跑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