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疾病症状
疾病检查
疾病诊断
疾病治疗
疾病预防
疾病保健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到底可不可怕

转眼已至9月底,每年夏秋之交,小儿疱症性咽峡炎发病率将呈升高趋势,常好发于婴幼儿。

1

何为小儿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病原体为柯莎奇A组病毒。为常见的一种病毒性咽炎。

2

发病形式

本病常继发于急性鼻炎、肺炎、流行性感冒、疟疾、流行性脑膜炎,也可单独发生,除咽部外,口腔黏膜亦可发生疱疹。

3

传播方式

本病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感染性较强,但不是传染病,常发于夏秋季。

4

常见症状与体征

本病的临床表现有:高热、咽痛、烦躁不安、流涎、厌食、呕吐、全身不适、吞咽困难,精神萎靡和惊厥等。此病如单独发生,常无全身症状,婴幼儿常表现为进食时哭闹、不愿进食。体检可发现咽部充血,在咽腭弓、软腭、悬雍垂及其他部位的黏膜上可见几个甚至十几个直径2~4mm大小的灰白色疱疹,疹子周围有红晕,出疹1~2天后破溃形成小溃疡,溃疡很疼,影响孩子正常进食。

5

对象与病程

本病主要“攻击”尚在生长发育期的1~7岁幼儿,潜伏期2~4天,病程一般在4~6天,轻症可在一周内自愈,也有严重者病程可达两周。

6

辨别之:手足口病和疱症性咽峡炎

(1)病原体两者均为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疱疹性咽峡炎为柯萨奇A组病毒,手足口病以科萨奇A组16型、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重症手足口病多由EV71感染引起。

(2)诊断仅于口腔咽腭部位、悬雍垂的黏膜上或口腔其他部位出现疱疹,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如手、足、口、臀、肘关节等部位出现斑丘疹、疱疹,诊断为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均可以伴发热或不伴发热。部分手足口病患儿口腔未见疱疹,也可以先于口腔部位出现疱疹,之后再出现手、足、臀、肘关节等部位的皮疹。

7

治疗:

疱症性咽峡炎貌似“凶”,实际上并不可怕。又因为它为“自限性”,所以如果没有高热不退、惊厥、脑膜炎等并发症,一般在一周内自愈。

这里我们说的“治疗”,主要是为减轻患儿症状所做的“妈妈特护”,让孩子的身体感觉舒服一点、早些痊愈,同时也重在强体保健。

8

妈妈可以这么做:

水疗退热

患儿如果有发热,可以运用以下方法降温退热:

1.用温水浸湿毛巾,为患儿擦拭身体,额头、手、手臂、腋窝、脚、腿部等。

2.少量多次地喂孩子温水,水温可稍凉,但不宜冰。

食疗从简

建议妈妈用料理机或者破壁机(破壁机打得更细)打蔬果汁,如黄瓜汁、橙汁、葡萄汁等给孩子喝,帮助孩子补水,补充维生素。

特殊时期,妈妈可以动手给孩子做些特殊的“病号餐”,如小米粥、燕麦奶、冬瓜汤等就不错,晾凉一点给孩子喝,能喝多少是多少。

9

预防措施

1.对于疱疹性咽峡炎最好的预防措施是隔离,家有二宝的话,须特别注意将患儿隔离。

2.适当给孩子的衣物、床上用品、玩具等进行消毒处理,避免交叉感染。

3.督促孩子饭前、便后、外出回家要洗手,勤洗手是预防粪—口传播疾病的好习惯。

4.平时少让孩子去人多的公共场所,尤其是孩子身体不适的时候。

5.家庭居室内宜多通风,保持安静,让孩子休息好。

只要多了解一下疱疹性咽峡炎的相关知识,家长们防患未然,相信疱疹性咽峡炎是没那么可怕的。但由于疱疹性咽峡炎的初期症状与一般感冒区别不大,很容易被误认为是感冒而延误治疗。所以当孩子出现不适症状时,家长还是应医院进行确诊,以采取正确的方法及时对症治疗。

长按识别







































北京治疗白癜风病的医院
中科让您告别白癜风秀健康


转载请注明:http://www.qdnhi.com/jbbj/9783.html